养老:土地比儿子更可靠
■ 王海娟
由于祖祖辈辈都是依靠家庭养老,“养儿防老”成为农民生育子女的动力之一。但在农村的现代化变迁中,不少农民认识到子女不再是依靠,真正给老年人依靠的是脚下的土地。据村里的老村干部讲,“全村100多个老年人中,由儿子赡养的很少,老年人一般靠耕种土地和国家养老金生活”。在我所居住的湾子里有8个老年人,这些老年人都没有靠儿子养老,而是“以地养老”,在农民眼中,土地比儿子更可靠。
以我爷爷为例。我爷爷今年83岁,生育有3个儿子和3个女儿,是我们湾子里年龄最大的老人。爷爷去年耕种2亩地,种植了玉米、红薯、油菜、棉花和各种蔬菜等,日常生活所需几乎全部来自自己耕种的土地,可以称得上是自给自足。爷爷还利用杂粮和菜叶养鸡鸭,满足自己的肉蛋需求。由于爷爷年龄较大,近几年无法种植水稻,食用的粮食是存粮,去年存粮用完后爷爷到别人田里拾到500多斤稻谷。
爷爷耕种土地还能够获得少量的货币收入,如出售棉花和鸡蛋鸭蛋等,土鸡蛋每个1.5元,去年爷爷出售鸡蛋获得500元收入。衣服和鞋子由女儿买。爷爷需要定期购买的只有猪肉、烟、盐和洗衣粉,出售农产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可以满足日常开支。爷爷的货币收入还有孙子孙女每年给的零花钱1000多元和国家每月的高龄老人养老金120元。除了医疗费用和人情开支外,爷爷还储蓄1万多元。在家乡,有钱去集市买小吃是老年人富裕的象征,每天去集市逛逛,买自己喜欢的小吃是爷爷的“例行公事”。
土地给爷爷提供的不仅仅是生存所需的物质,还有尊严和老有所乐。爷爷奶奶居住在老房子里,不需要依靠子女生活,不需要低声下气地讨好子女,通过经济独立维护了自己的尊严。虽然爷爷只耕种2亩地,只需要花费一个月的时间劳作,但是爷爷每天都要去地里转转,拔拔草,看看庄稼的长势,就像是照看自己的子女。在播种中种下希望,在收获中获得喜悦。劳作对老年人而言,不是负担,而是休闲,这或许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休闲农业。
能走动的老年人多多少少都会种点地,养几只鸡,种点蔬菜,加上国家的养老金,养老基本上不存在问题。在国家养老保障体系尚有待完善,“养儿防老”作用退化的情况下,土地对于农村的意义需要全面考量。不能随意以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名义剥夺农民种地的权利,否则农村老人面临的是更无依靠的未来。每个家庭都有老人,每个人都会老去,莫让农民老无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