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别样风采——田间地头上的“总理style”
抓好农业现代化这个“关键变量”
(2014年7月24日,李克强在德州陵县德强家庭农场考察。他深入田间地头,询问良种选取,察看滴灌追肥,触摸智能测土配方施肥电子系统,了解各种大型农用机械功用。)
(2013年11月5日一早,李克强来到抚远县红旗村查看耕地深松情况。他说,发展现代农业,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现代大型农机才有用武之地。)
农为邦本,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文明源远流长,这是我们的骄傲。但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征途上,农业现代化的步子相对慢了些,成了“短板”,这是我们正在面临的挑战。
在2014年12月22日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一个严峻问题:两个“天花板”在顶、两道“紧箍咒”在身,农业靠什么持续稳定发展?
答案很明确: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从依靠拼资源消耗、拼农资投入、拼生态环境的粗放经营,尽快转到注重提高质量和效益的集约经营上来。
实现之路注定不简单:由于受自然条件影响大,又要从外部导入现代要素,农业现代化的制约因素更多、过程更复杂,是现代化中的“慢变量”,更是“关键变量”。
但再难也要推进。因为农业现代化的状况如何,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在黑龙江抚远前哨农场考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进展时,李克强说,发展现代农业还得靠改革,特别是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这是关键,是重中之重,是龙头。通过改革破解体制机制制约。
在山东德州陵县“全流程”考察德强现代家庭农场时,李克强说,现代农业需要三大支柱:以农民自愿为基础,以现代技术为依托,以法律契约为保障。
最重要的是,农业现代化能实现“三赢”——既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又使农场主获利,农民增收。
(2014年7月24日,李克强与德州袁桥社区居民围坐拉家常。该社区70%为农民工,总理与这些“新市民”掰手指细数城镇化好处。一位农民一口气数出进城的6大好处,旁边又有人补充了两条。总理笑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让你们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今后会让你们生活得更好!)
总理说了,农业改革最重要是让农民富起来,农业现代化就是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有了这样的好前景,好奔头,农民就有了动力,农业现代化就有了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