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中午,来自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福建援沪医疗队队员护送行动不便的患者出院候车时,细心地用纸张为其遮挡刺眼的阳光。
疫情之下,上海世博方舱,福建的“大白”与上海的“舱友”联系了起来。大家在这里同甘共苦,一起与病毒战斗,结下深厚的友谊。
一件件“信物”,就是他们友谊的见证。
舱友Vlog记录相遇时光
方舱内,“大白”们悉心照顾着“舱友”;“舱友”们也以各种方式,记录着相处的点点滴滴。
“大黄,还有福建医疗队的大白们,你们好。今天我已经健健康康地回家了。谢谢你们,你们也辛苦了。”
近日,刚刚结束隔离回到上海家中的陈女士,给福建援沪医疗队发来了一个Vlog视频。视频里记录着她从入院第一天开始,“偷拍”到的大白工作场景:有的“大白”拿着台账本巡场,有的“大白”累了靠在墙角休息或坐在地上头靠桌子休息,还有的拖着堆得高高的物资进行分发……最后,她用了一张“大白”漫画“必胜”结尾。
中间,她展示了一张合影。“这是我认识的第一位大白,他叫大黄。很高兴能认识他,也很幸运能认识福建医疗队的大白们。勇敢的你们来到上海,为这座城市保驾护航、冲锋在前!”
大黄是世博方舱H1舱区内来自省立医院的黄平辉。他回忆道,第一天到方舱上夜班时,收治了陈女士,帮她办入院,引导她从预检分诊处到病房,再帮她协调床位、领取床单。隔了一天,黄平辉走到陈女士床旁时,她认出了他:“大黄,你还记得住我吗?是您帮我办的入院的。”黄平辉回答说:“我有印象了,大姐。”接下来的相处之中,每次见面,陈女士就主动和他打招呼。
“我提醒她要注意的事项,有空时在床位附近走动走动,要注意保护好自己、戴好口罩。没想到大姐记到心里头去了,我非常感动。”黄平辉说。
“相信我们一定能够战胜病毒,迎接春暖花开的美好时节。上海加油,中国加油!”陈女士说。
除了大黄,在各个舱区,许多“大白”们都收到了舱友们留念的文字、图片,疫情当前,大家都很珍惜在舱内难得的缘分:同甘共苦的“偶遇”。
多了一份牵挂和祝福
“叔叔阿姨,你们辛苦了!我们跟妈妈要一起出院了,这是守护上海的微笑大白人偶,送给你们。”
近日,在世博方舱H1舱区,一对8岁的上海双胞胎姐妹——大宝和小宝来到护士站,给来自南平市第一医院的康伟芳医生和同事们送上亲手制作的黏土模型。
“叔叔阿姨每次见到我们,都很温柔地跟我们问好。您看,这个大白的眼睛笑起来也眯成了一条缝,手里还捧着爱心。”大宝指了指康伟芳的护目镜,“叔叔的眼镜(护目镜)里有时会有白白的雾气,肯定不舒服吧,我们捏的微笑大白不用戴眼镜。”
孩子们的贴心话语,让队员们很感动。康伟芳告诉记者,他的孩子平时在家也爱用黏土捏各种花朵、小动物等,做好后会送给喜欢的人。下班后,他要把这个“大白”人偶的照片发给家里的孩子们。“就像心里最柔软的那个位置,被触动了一下。”他说。
“这对双胞胎姑娘挺乖的,独立性也很强,每次查房或者路过,大多看到她们在安静地画画、读书、做手工等。”康伟芳介绍,当天上午10时许,他与队友一起,推着行李车,陪宝妈、大宝小宝一起出院。
“多保重啊,祝小宝贝们和宝妈健康平安!”
“叔叔阿姨再见,谢谢大白,谢谢你们……”车辆启动,母亲带着孩子们在窗户边一直挥手。
告别孩子们,队员们说,虽然相处的时间很短暂,但每次送舱友们出院,心里都多了一份牵挂和祝福。
方舱里,友谊的“信物”还有很多。4月18日是医疗队队员王洋的生日,当晚一过完线上生日会,他就进舱上夜班了。
当得知舱内一位志愿者是4月19日生日,并在当天出院。他便从住处带了一大袋食物,还制作了生日卡片送给她,这让对方非常惊喜和感动。知道王洋刚过完生日后,她用iPad画了一个蛋糕,作为迟来的生日“礼物”送给王洋。
收到这个“透明”蛋糕,王洋说:“这是我20多年来度过的最特别的生日。” (记者 吴旭涛 张永定 通讯员 李悦晖 郑艺姝 张晓琴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