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古厝变“活”变“火”
位于螺洲古镇的陈宝琛故居。
还厝于民
古厝“活”起来“火”起来
光修缮还不够,古厝只有“用”起来,才是最好的保护。而让古厝“活”起来,福州的做法是,“还厝于民”。
继三坊七巷之后,这几年,上下杭、烟台山、梁厝等街区也成为游客热门打卡地。
在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不少修复后的古厝入驻了商家,历史建筑与现代商业逐渐融合;在三江口,梁厝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的古厝、古街与田园风光融为一体,成为市民和游客打卡拍照的新去处。此外,还有许多古厝正变身为公共服务场所,灵响路46号就是其中精品案例的代表。
灵响路46号是福州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始建于明代。古建筑修缮开放之后服务于社区公共文化。如今,大门两侧挂着多块牌子,包括南街街道综合文化站、鼓楼区文化馆南街街道文化站分馆、灵响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福建省诗歌朗诵协会南街活动点、鼓楼区书法家协会创作基地、鼓楼区民间文艺家协会创作基地等。一年多来,附近居民在这里阅读、写字、绘画、健身、听非遗讲座……古厝有了更多居民的足迹和印记,重新焕发了活力。
目前,福州各区都有一两处古厝修缮后用于社区公共服务的案例:台江中平路黄培松故居修复后成了福州市美术馆新馆;省级文保单位林森公馆辟为全公益儿童绘本馆;省级文保单位汇丰银行旧址、市级文保单位独立厅分别成为文化馆、烟台清风书场等公益性文化场所;市级文保单位濂江书院成为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不仅如此,在新一轮古厝保护提升工作中,福州越来越注重融合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用新理念和新技术让古厝焕发出活力。比如林觉民·冰心故居进行了展陈提升改造,将大量的历史信息浓缩到现代化的展陈中,为故居留出足够的欣赏空间。
我们欣喜地看到,福州这座城里越来越多的老宅子、老街区绽放出新的光彩。相信,在这样的保护利用力度下,福州古厝“前世”说不尽,“今生”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