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蛤沙村村民在家门口做起餐饮生意。
几名正在清理海蛎的渔民回忆道,后来村里通了路、滨海大通道通了车,大伙便纷纷跑去“蹲点”——顶着一把太阳伞,蹲在路边吆喝,专门卖给一些过路客,一年到头只能赚两三万元。而且,无序摆摊造成了垃圾乱扔、污水乱倒、占道经营等乱象。
如何既让海鲜不再“流浪”,又改善村容村貌呢?据筱埕镇宣传委员陈甦介绍,2019年初,镇里开始规划“渔夫集市经济”,之后建成了蛤沙和蛎坞两个渔夫集市,配套摊位120个,带动就业240多人,为村财创收约43万元。同时,村容村貌也大变样。
据蛤沙村村委会主任魏文德介绍,蛤沙渔市目前是筱埕镇最繁忙的鱼货交易市场之一,一天的客流量有五六百人,节假日时可达上千人,既让渔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也打响了蛤沙海鲜的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