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5月12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文 叶义斌/摄)城区水系全面转入运营管养阶段,记者10日从城区水系治理项目指挥部工作例会上获悉,我市将在试点“民间河长”、畅通公众监督同时,实施11项水质提升新任务,力争到2022年全面消除V类水。
白马河。
民间河长用心管水
晨练、散步、拍照……最近,家住台江的不少退休老人都有一个新身份——“民间河长”,他们已成为“护河团”里的中坚力量。作为一项创新举措,“民间河长”模式将在全市推广。
“辖区共13条内河,面对管养新课题,最大限度发挥民众力量,是护好水清河畅的好办法。”台江区建设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结合辖区水系多处在居民区、单位沿线的特点,他们面向全区招募“民间河长”,“河长的岗位职责主要有河湖宣传、巡查、监督、联络4个方面,他们是河湖的‘宣传员’‘巡查员’‘监督员’‘联络员’。”
目前,已有26名“民间河长”上岗,主要是沿河居住的退休老人、小区物业等志愿者,在平时晨练、散步的同时,进行河道巡查,通过“随手拍”记录河道水质及周边环境情况,若发现问题就及时报至区河长办。
这些“民间河长”履职效果如何?据了解,经区、街两级河长协调解决,他们发现的20余处问题基本实现“销号”闭环。
为持续建立健全河湖保护社会参与机制,让内河保护行动成为全民行动,我市还在畅通公众监督上发力,在市、区同步建立公众监督机制,多渠道、多接口开辟内河公众监督举报路径。
除传统举报电话、12345政府服务热线外,“福州联排联调”微信公众号专门开辟“水情上报”专栏,将试点建立首报奖励制度,市民群众举报的有关内河水质等问题,经核实有效的,对首报人员视情予以100元~500元奖励。各区也将在专业维护管理平台、门户网站等设置举报专区,及时受理群众投诉。
多措并举持久护水
聚焦市政基础配套设施、沿河污染源管理及部分河道水量、水动力不足等短板,新一轮城区内河水质提升行动吹响号角,11项提升举措全域推进,力争2022年全面消除V类水。
“为补好市政基础设施短板,主要实施污水厂扩容扩建、污水管网新建改造、市政雨水排口小流域系统排查及雨污分流改造等3项工作任务。”市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浮村污水处理厂二期准四类提标扩建工程加快推进,上半年建成后,厂区污水处理总规模将达10万吨/日。经处理后的高标准尾水,可用于晋安河生态补水,还将在绿化浇灌、市政浇洒等公共服务领域试点使用。
按计划,结合路网建设、片区开发等工作,我市年底前将新建改造污水管网37公里,至少完成300个沿河雨水排口小流域排查及雨污分流改造。
强化污染源防治上,主要有持续开展老旧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城中村旧屋区改造、内河周边环境污染问题专项整治及完善并强化城乡垃圾收集转运与城市管理等4项任务。其中,今年将实施81个老旧小区改造。为严厉打击沿街餐饮业污水、废气私接乱排行为,我市每季度将开展1次专项整治。
此外,为新店、晋安东区水系提供稳定生态补水,螺城补水泵站建设,尾水回补潘墩河、连坂河、螺城河工程及适当增设水动力设备等任务也将陆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