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记者 康劲
“这里的每一滴雨都是金子,种树就是造水,造水就是造钱!”4年前,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教授张国防,第一次来到甘肃定西市安定区南山上,面对脚下厚厚的黄土地,发出这样的感慨。
定西,位于甘肃省中部,生态环境脆弱曾是导致当地深度贫困的主要原因之一。从2017年开始,福州与定西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一家人”,张国防教授和福州市林业、水利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将福建长汀水土治理经验运用到定西,因地制宜开展生态林项目扶贫建设。
4年间,福州市累计投资7140多万元,在定西实施生态林建设20292.3亩。从此,昔日干旱缺水的荒山秃岭,变为绿色公园,这些生态林也因此被当地人称为“福州林”。
福州与定西因扶贫攻坚而结缘。几年间,福州市在定西建设生态林、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投入财政帮扶资金10多亿元,重点帮扶定西发展特色产业,在陇中大地勾勒出一幅“拔穷根”“奔小康”的壮丽画卷。
进入2021年,在迈入“十四五”新的历史起点上,脱贫攻坚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福州与定西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好生态,带来好日子
安定区南山地段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蒸发量却超过1500毫米,强烈的反差,让这里种树难如登天,种粮不致富。
李家岔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张军对此深有体会,“以前一直靠种地为生,但干旱缺水,收入怎么都上不去。”
“挖大坑、栽大苗、施大肥、浇大水”——福州把“长汀经验”用于定西实践,一次次“会诊”之后,一地一“处方”。
针对缺水问题,在浇水时就提前在土坑里加保水剂,让水变得不易流失;
针对缺肥问题,在栽种之初就为每株苗木都搭配好包含有机肥2.5公斤、过磷酸钙100克的营养包;
为了让栽植的树木能够撑过旱季,一期项目还配套建设了1020亩滴灌工程。
2018年,张军家的30亩山地被列入“福州林”二期用地,退耕还林后获得退耕补贴1.5万元。张军激动地说:“造林不仅给我带来了收入,也给家乡面貌带来了巨大改变!”
像张军这样的受益贫困户还有很多。几年来,项目区涉及退耕还林9762亩,生态林项目建设中共吸纳用工10余万人(次),惠及794户贫困户,户均收入4418元。
生态促进心态改变,随着东西扶贫协作不断推进,一些先进理念也从东南沿海“移植”到定西大地上。
福州大力支持定西建设东西部扶贫车间。围绕定西的区位优势,打造定西的“中国药都”,将中药材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有效衔接。通渭县建设了清凉源金银花农民专业合作社、陇西县建设了明泰中药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巨森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中药材种植、加工东西部扶贫车间,都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
截至目前,定西累计建设东西部扶贫车间209家,吸纳带动就业680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30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