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故事 | 闽侯元口村修路二三事
福州新闻网11月26日讯(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 实习生 苏怡莲)背起竹筐,骑上三轮车,闽侯县鸿尾乡元口村村民吴传清哼着小调,往新修的半山水泥路驶去,5分钟不到,就抵达了自家的橄榄园。站在半山腰,70岁的老吴望着山间的新路,使劲揉了揉眼睛,又用力踩了踩路面,确认这个想了大半辈子的修路梦真的实现了。
在元口村,半山是村民赖以生存的“靠山”,但上山的半山路十几年一直修不起来,泥泞的黄土路让村民吃尽了苦。“村里的路咱们自己修。”今年初,村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召集150多户村民自愿集资,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大家靠自己的双手修起新路。就在这个月,这条幸福路、致富路基本建成。
村干部和村民在半山路上讨论后续配套设施建设问题。记者 谢星星 摄
150多户村民自发集资65万元
去年,下雨致山路难行,村民眼睁睁看着丰收的李子、桃子烂在山里。“这样的事几乎每年都要发生。”吴传清双脚患疾,他曾骑着三轮车在雨天的山路上翻过2次,“不知道下一次再翻还能不能爬起来”。
看着愁容满面的村民,村党支部书记吴发盛和村主干吴大武下决心要把路修起来。钱从哪里来?元口村以农业为生,村财收入几乎为零。在2019年除夕,一声集资修路提议随着鞭炮声传遍家家户户。正月初一,一场村民代表大会召开,代表们积极响应:“我出1万元”“我出7000元”……
“这是我的5000元,你帮我交一下。”让吴传清没想到的是,困难户王春坤上门了。70岁的老王住在村里最破的房屋里,靠帮人理发赚生活费,按理说怎么也拿不出这笔“巨资”。在吴传清“逼问”下,老王老实交代:自己的存款有2000元,跟家境困难的养女开口要了2000元,还有1000是跟别人借的。
“你少出一点,或者我帮你出,写你的名字!”吴传清听完,怎么也不肯收老王的钱。但老王不同意,他说:“这是我的心意,借的钱我会想办法还,没关系!”
老王对家乡公益事业的拳拳之心很快传遍了村庄,越来越多村民主动加入到捐资的队伍中。短短2天,共有150多户村民集资65万元左右。
10人带头出工又出力
有了启动资金,勘探、设计、找施工队等陆续展开。为节约成本,村民们自己当小工。“我先来!”村民吴传炽带头,集结林青武、吴家灯、吴大平、吴大炳、吴衣成、吴中新、林实官、温锦标、吴传清等人,组建起免费小工队。
从3月开始,这支10人的队伍就带头整理路坯。本想着很快就能建起来,无奈4月起进入雨季,不得不暂停施工,之前的努力也都被雨水冲毁。
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村民的积极性。雨季一过,炎炎夏日就来了,这是绝佳的施工期。“近40摄氏度的高温,大家不怕苦,有的推车、有的搬运、有的砌石,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7点。”吴大武告诉记者,带头人各个不计较得失。吴传炽独自上山找寻、搬运石头,凑齐紧缺的物料,他妻子说“干家里的活都没这么积极”;温锦标不仅自己上,还叫儿子来帮忙……据统计,10名带头人,每人都几乎干了50天以上小工。
从村民拍摄的施工照片中,记者看到,还有很多老人、妇女加入到施工队中来,有干活的,有送点心的。“很辛苦,但很值得。我们都愿意为这条想了十几年的路付出努力。”吴传炽说。
企业家回村助力新发展
靠着自己的努力,今年11月,元口村半山路终于成形了。从山脚蜿蜒而上,2.2公里的水泥路就像一条传送带,为勤劳的村民上山带来方便,也为山里的农产品下山打通堵点。
昨日,一辆小车沿着新路驶上半山。原来,这是企业家吴大章来了。“我们家在山里有一片橄榄林,之前路不好一直荒废着,这次大家齐心把路修好了,就想看看再养护起来。”吴大章此次捐了1.7万元,他还想再结合村民的橄榄树、茶籽等作物,摸索一些新路子,带村民一起致富。
心中充满希望的同时,村民们又遇上了新的问题。“60多万已经全部用完了,可是路的配套设施还没做完,围挡、排水沟、路灯等都没有着落,我们目前还在努力。”采访结束时,吴传清老人向社会各界发出呼吁,如有爱心人士愿意资助元口村修路,可与村委会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