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路上走出三个“没想到”——乡村振兴的闽侯探索
闽侯干部在小箬乡德泉金鱼产业园观摩学习。闽侯县委宣传部供图
福州日报记者 谢星星 通讯员 吴国棋
你印象中的落后农村是什么模样?“脏乱差”“又破又旧”……几年前,闽侯县的山区乡镇小箬乡就是这样的。今天,作为福州市乡村振兴试点乡镇,小箬乡在振兴路上走出了三个“没想到”:废弃老宅变身艺术殿堂,问题村变身示范村,村民积极践行垃圾分类。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闽侯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展开探索实践,乡村嬗变由表及里。23日,闽侯县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会开到小箬乡的田间地头,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领导、40名乡村振兴试点村党支部书记现场观摩学习。
从废弃老宅到艺术殿堂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中之重。在小箬乡大坂村,“产业兴旺”与当地实际深度结合,发生在一座座废弃老宅里,也发生在一块块闲置土地上。
“这些原本都是村民废弃的木构老宅,对村民来说没什么用,但利用起来就是‘金屋子’。”小箬乡党委书记陈景华告诉记者,去年乡里引进“大坂艺术村”文化旅游项目,租赁村民的闲置旧屋修缮改造,打造集展览宣传、旅游休闲、文化交流、创作体验与艺术品采购功能为一体的艺术村,再以艺术为产业推动旅游发展。
走进“艺术村”,充满艺术气息的涂鸦、设计与原生态的山水田园、老屋木门交相辉映,或质朴、或复古、或潮流。一到节假日,这里总会迎来一批批游客、创作者,他们在天地间进行艺术创作、研学实训、乡土体验、休闲旅游。
“之前村里的老房子都快倒了,没想到改造后这么高档,不但有租金收,还吸引了这么多游客!”大坂村党支部书记卓廷生非常庆幸当初的抉择。
除了“艺术村”项目,小箬乡还引进了总投资超1亿元的德泉金鱼产业园。“项目位于大坂村和湖柄村,充分利用起闲置的荒地。”陈景华介绍。
一格格的鱼池中,千姿百态的金鱼欢快游弋,产业园吸引许多客商前来合作。目前产业园已培育红白兰寿等20多种优良金鱼品种,年产值可达800多万元。
从脏乱差到垃圾分类
在大坂村,印象中“脏乱差”的农村,正随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不仅实现垃圾不落地,还做到了城里都难以做到的垃圾分类。
发挥村民的主人翁作用,激发群众建设美丽家园的热情,才能不断推动乡村振兴。这样的理念在大坂村被积极践行,去年村里以“垃圾分类回收”项目申报“姐妹乡伴——福州市基层妇女组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计划”公益项目,成为首批入选的项目村之一。
带头实施垃圾分类的不是别人,正是由村民自发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从派发宣传单,到购置发放干湿分离垃圾桶,再到走村入户指导村民垃圾分类……在志愿队的宣传普及下,村民们渐渐地从最初的不理解、不耐烦,转变为主动参与、自觉分类。“都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要建美丽乡村,我们人人都要出力!”村民卓启梅说。
现在,大坂村生活垃圾处理已基本实现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和分类处理,今年村里还积极参与“整洁闽侯”行动,人居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以前村道上家畜乱跑、污水横流,都不好意思带朋友来。现在大变样了,跟旅游景点一样!”近日,刚从海南务工回来的小卓看到家乡村容村貌的变化,感慨万分。
从“问题村”到示范村
提起小箬乡的福田村,“四知”廉政文化让人印象深刻。前不久,村里获评“省级乡村旅游特色村”。殊不知,昔日的福田村发展滞后,问题突出。
改变正是起于乡村振兴战略。“小箬乡不大,但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要尽可能地盘活乡土资源,让村民既提高文化修养,又拓宽致富门路。”陈景华说,秉持这样的思路,福田村以先祖杨震的“四知文化”为载体,展开“四知”文化建设。在短短3个月内,村里就筹集了150多万元,建成“四知”文化广场。如今,村里还建设起“四知草堂”文学创作基地,发展起土楼客栈。
农户通过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投工投劳,归属感增强了,寓教于乐的廉政文化教育成了小箬乡的文化旅游名片。“谁能想到以前天天吵架的村,今天能变得这么美这么和谐,多亏了党的乡村振兴战略引领呀!”老村民杨大泉说。
分类型分等级实施乡村振兴
在闽侯县主要领导看来,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性工程,要有序推进,要科学把握差异和特点,小箬乡就是成功的实践案例。
记者了解到,结合区位条件和资源禀赋等,闽侯将全县村庄划分为“城郊融合”“集聚提升”“特色发展”和“搬迁撤并”等类型,按初级版、中级版、高级版的标准,因村制宜、循序渐进地推进闽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去年,全县265个村平均集体收入47.6万元,其中年经营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村达6个,100至500万元的村有18个。
“下一步,针对全县的40个市、县级试点村,我们将其贯穿14个乡镇,打造三条精品线路,每条线路重点培育5个示范村。”闽侯县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示范引领,由点到线,聚点成片,实现农民生活越来越好、村庄越来越美、家底越来越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