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的颠覆
除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提升外,生产全流程实现数字化、智能化带来最直观的经济效益是释放了人力,降低了成本。付重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企业生产规模为年产20万吨锦纶,需要工人1100人左右,全流程智能化生产后,仅需工人420人,人力省了六成多,节约人工成本4500万元。
以落筒和包装环节为例,原来每台传统落筒机需配10名工人,智能化后只要2名工人即可,车间10台落筒机就能节约人工240多人。包装环节最耗费人工,有了智能机器人24小时不知疲倦地“帮忙”,偌大车间内,仅需3个工人来回走动,如果纯人工,则需80人“三班倒”,240人才干得过来。
“从整体效益来看,智能化系统对企业节能降耗、集约生产产生的效益也十分可观。”付重先说,原先每吨产品用电能耗950千瓦时,现在降至660千瓦时,年节约电力7000万元;原来使用土地320亩,现在仅需42亩;建筑面积也由原来的156000平方米减少到46000平方米。
采访过程中,付重先的手机突然“叮”的一声响。他打开一看,原来是身在印度的业务员蔡宝利下了一个订单,软件系统提醒他进行审核。“你看,刚来的这一单,经过数据分析,显示客户是首次使用这种规格产品,因此需要由我来进行审核。”
付重先说,“数字”带来的变化是颠覆性的。从前,业务员依靠线下沟通,客户要订货,业务员要先打电话确认工厂有没有库存,按照生产的速度和出货的顺序确认可以交货的时间,整个过程十分繁复,而且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如今,线上智能化销售让远在国外的业务员点开手机APP,就可随时查询产品等级、规格、库存数量等各种数据信息。“一个月上千个订单信息,工作量巨大,没有数据信息化显然不行。”付重先说。
不仅如此,智能化系统的数据分析能力也为销售策略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系统根据历史生产数据,精确分析出每月、每季度市场销售行情。“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生产,以迎合市场的变化需求,同时给客户进货提供参考性建议。”付重先说,以“双十一”为例,通常在“双十一”过后,销售商才能得知哪个产品卖得好,但智能化系统经过数据分析,就能预判“双十一”热销的产品,助力企业作出市场决策。
转型如何发生?
成为业内第一家率先跨入工业4.0的企业,景丰科技如何抓住先机?
付重先告诉记者,2008年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纺织行业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加上此后人工成本年年上涨,纺织行业遭遇利润下滑、招工难、人力成本上升等困境。为在重重危机之中突围,母公司永荣集团高层多次带队到国外考察,了解智能化生产的最新技术,并最终决定引入智能化生产系统。
“因投入成本大,在引入系统时,我们有担忧,但后来智能化带来的效益直线上升,让我们觉得超值。”付重先说,景丰科技项目2015年投产,总投资28亿元,其中智能化系统和设备费用大约1.6亿元投入,但是实现了全流程智能自动化管理后,每吨产品直接经济效益增加800元,年直接经济效益就增加了1.6亿元。也就是说,企业在智能化设备上的成本投入,一年就收回。
数字经济赋能制造,景丰科技尝到了甜头。“我们的产品每天订单不断,全年供不应求,即便淡季也是如此,但要想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占据主动,现在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必须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我们集团力争2022年实现产值千亿的目标,打造全国乃至全球的化纤龙头企业。”付重先表示,企业将再上马两个项目,一个是投资15万吨的聚合项目,即将进入调试投产阶段,另一个是再建一个20万吨全流程智能一体化的锦纶长丝项目,今年内动建,明年建成投产。经过公司研发团队的努力钻研,已经研发出一套可替代国外设备的技术,新的智能生产项目70%将采用国内自主生产设备,30%使用国外设备。
“景丰科技是长乐纺织企业智能化技改较成功的典范,通过智能化制造促进了整体效益提升。”长乐区工信局总工程师官建立介绍,将出台智能化技改优惠政策,在银行贷款贴息、人才、用地等方面给予相关配套优惠,帮助更多纺织企业实现危局突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