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上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在福州开幕。图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主题展区内,与会领导、嘉宾和客商正在观展。新华网 肖和勇 摄
新华网福州5月22日电(刘丰 蒋巧玲)“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千年前的福州,在诗人眼中一派丝路盛景。
如今,行驶了千年的“海丝”大船开进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又从这里沿着海上丝绸之路扬帆起航。
5月18日-22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下称“5·18”)在福州举行。借着“海丝”的加持,“5·18”开启新的篇章,福州以海为媒再出发,向海图强谋共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当年的海丝重镇正伺风开洋。
海上福州 一座“金桥”架海峡
东临台湾、北接长三角、南接珠三角,八闽之都福州,自古以来就是一座伴海而生、因海而兴、拓海而荣的港口城市。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放的大潮激荡神州大地。作为国家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福州敏锐地嗅到了历史的商机:要在互利共赢中求发展,必须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打造一个国际性招商平台。
1994年,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的前身——“福州国际招商月”应运而生,一系列招商会、数十个项目的开工或竣工典礼相继举行。同年,“海上福州”的战略构想提出,福州由此成为全国率先发出“向海进军”宣言的城市。
1999年,为推动福州外向型经济蓬勃发展,同时有效地连接两岸,福州市委、市政府将福州国际招商月拓展为“海交会”,首次打出“海峡”牌,这也成为大陆最早举办的两岸经贸展会之一。
“这是福州的‘金字招牌’,更是海峡两岸的‘金字招牌’,当时台湾商界对‘海交会’有着深厚的情结,将它列为每年一定要参加的大展。”“5·18”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彼时,随着海交会内涵和定位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往来大陆,海峡两岸也架起了一座经贸往来的“金桥”。
事实上,翻开榕台经贸交流的历史图卷,先行先试的“海交会”一直在福州的对外开放征途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2001年,“海交会”设金马澎展区,成为大陆最早展示台湾县市区域的展会;2005年,“海交会”率先实现台湾农产品零关税直航大陆,创造了两岸农产品贸易的“福州模式”;2006年,“海交会”恢复两岸渔工劳务合作、开放台湾居民在大陆申办个体工商户;2007年,“海交会”率先启动了福建沿海与澎湖地区的货运直航;2012年,在“海交会”上揭牌成立的海关总署福州原产地管理办公室,是大陆首个专门负责管理对台优惠和非优惠贸易原产地业务的机构……
一路辟浪前行,领风气之先,在这场对外开放的“大考”中,“海交会”交上了一份傲人答卷。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5·18”累计签约外资项目4451项,利用外资509.92亿美元;内资签约项目总投资13467.78亿元;参展专业客商累计达19万人次,参展观众549万人次。
以海为媒 一脉传承连“海丝”
20多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全方位、多领域地全面推进了“海上福州”的建设。作为八闽前哨、海丝排头兵,福州“向海进军”的开放之路远不止于此;作为福州最重要的经贸活动、招商平台,“海交会”的历史使命也远不止于此。
2018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州举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并与“海交会”同期举行。这是国家批准的唯一一个冠名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博览会。由此,“5·18”的巨轮正式从“海峡”驶向了“海丝”。
加挂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的“5·18”,其魅力进一步凸显。18场主要活动,12万平方米展览,77个国家和地区客商参会参展……国际资本对接、招商推介、展览展示、新零售论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密切了福州与海丝国家在经贸、文化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对福建省加快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做出了积极贡献。
“从‘海峡’到‘海丝’的转变,使得‘5·18’这个平台除了促进两岸经贸往来之外,还将为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福州市政府副市长杭东表示,从“海峡”到“海丝”的内涵提升,对提高福州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优化福州的投资环境、推动福州的新一轮改革开放,以及推动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在福州的发展和落地等方面都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