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籍法官叶在增把"南京大屠杀"主犯送上断头台

2015-08-27 09:59:14来源:福州日报

作家郁达夫:

以笔为枪号召民众抗战

郁达夫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作家。他虽然不是三坊七巷土生土长的名人,但他与三坊七巷的渊源,却是三坊七巷一段经典的历史记忆。

1936年1月,郁达夫来福州担任省政府参议兼公报室主任。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在民族危亡时刻,他挺身而出,以笔为枪,号召民众抗战。在福州任职期间,郁达夫曾任“福州文化抗敌救亡协会”理事长和《福建民报》副刊主编。

郁达夫的抗日态度非常鲜明,他在福州参加各种座谈会和演讲,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激励大家保持高尚的民族气节,在舆论上起到“号吹在前”的作用。

1938年12月前往新加坡之前,郁达夫一直居住在福州,先是双杭,后搬至三坊七巷早题巷黄任故居和光禄坊刘家大院。

南后街旧书摊的书香味深深吸引着他。短短两年中,他一共买了2000余册书,并结交了藏书家沈祖牟(沈葆桢的后裔)、陈几士(陈宝琛的长子)、林汾贻(林则徐曾孙)等。起身前往新加坡时,郁达夫将他心爱的2000余册书全部转赠给这3位好友。

安民巷53号:

曾是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

安民巷53号现在是省级文保单位,在抗战时期,这里曾是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

1938年2月,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正式成立,对外公开的任务是密切联系新四军军部,接待军部同地方来往干部,向军部输送干部,办理新四军北上后留守地方事宜,传递战士家书,颁发抗日军人证书、烈士证书,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抗日宣传活动等。对内秘密任务则是代表福州地区中共地方组织恢复和发展组织关系,组织开展农村抗日武装活动,利用合法的抗日团体,推动抗日救亡运动,并领导闽东特委、闽侯、连江等中共地下党工作。

1939年,福州沿海局势紧张,福州市区疏散人口,国民党政府机关、学校相继奉令迁往内地。同年5月,日军侵占闽江口,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奉令迁到南平梅山后师岭,改称新四军驻南平办事处。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开展工作历时1年4个月。

分享到: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