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四十一

“文人”陈健:陈情勖志联山翠,健翼长风艺海游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王礼林

  【人物名片】

  陈健,原名陈勤键,祖籍福州长乐,1946年出生于天津,在福州长大。3岁时,举家迁回福州,住在仓山区仓前山天安寺(原天宁寺)。1951年1月入学,就读天安小学;1956年9月至1963年6月就读于福建师院(现福建师范大学)附中;1963年考入福建师院(现福建师范大学)外语专业,入学后改为中文专业,期间担任过院电台副主编,1968年分配插队到宁德市周宁县礼门公社,劳动期间带头创办礼门小学戴帽初中班(现周宁六中);1972至1989年5月,在周年一中教书,先后担任语文教师、副校长;1977年恢复高考,他先是担任周宁一中语文组组长,后又担任宁德地区语文组组长;1988年被评为省首批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5月,其被调回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老师,1990年转为副教授担任系语文教育学硕士生导师,先后担任系《语文世界》杂志常务副主编、主编;2008年,他已是全国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导师,并从师大文学院退休,退休前评为教授;后被两所院校返聘,2014年时年68岁才离开讲台;上世纪八十年代参与筹建中楹会及组建省楹会。

  陈健目前是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中楹会教育委员会主任、福建省楹联学会会长、中楹会武夷山茶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曾荣获福州市第四届书香人家,也是中国楹联第二届梁章钜杯获得者。

“文人”陈健:陈情勖志联山翠,健翼长风艺海游

陈健。

  福州新闻网记者 王礼林

  “枫桥夜泊”的碑亭旁有这么一副楹联:“愁心莫对霜天月,醒梦曾闻远寺钟。”浅浅几个字,瞬间把人带回那个遥远的时代,把唐代诗人张继对仕途的担忧、怀才不遇之感刻画得淋漓尽致。

  这幅楹联作者就是陈健。日前,本网记者在他家里与其聊诗吟联,把墨言欢。听其讲述精彩人生故事,也听其挖掘闽都文化里深厚的楹联文化底蕴。陈健毕生致力于语文教育研究,是全国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导师。他为人谦逊,对晚辈谆谆教导。

  称呼陈健为“文人”,名副其实,他与“中文”结缘颇具戏剧性。自4岁误打误撞进入小学起,他的人生际遇与“汉字”再没分开过。小学到中学,语文成绩年段前茅;大学报外语专业,因中文成绩突出被调整到中文;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周宁一中教语文,事业以“语文”二字为“红娘”步步高升,从宁德地区语文组组长到调回福建师大中文系教书;最终在全国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导师岗位上退休。同时,由于其酷爱“诗文”,还参与筹建了中楹会及组建省楹会。

  陈健说,闽都文化是巨大的宝库,短短2200多年却沉淀颇丰,但许多角落没被人发现,楹联文化就是其一。福州长乐人梁章钜在楹联创作、研究方面的贡献颇丰,乃楹联学开山之祖。作为家乡人,传承好楹联文化,他义不容辞。

“文人”陈健:陈情勖志联山翠,健翼长风艺海游

陈健提笔写楹联。

  “误打误撞”入学 与大教育家陈坦为邻深受教诲

  一进入陈老家的客厅,几幅巨大的楹联顿时展现眼前。其中一副尤引人注意,因为它精妙地概括了陈老的一生的追求及其艺术成就:陈情勖志联山翠,健翼长风艺海游。这是华夏诗联书画院王庆新院长为之撰书的嵌名联。

  楹联艺术,其实是诗文与书法相结合的艺术,需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懂得吟诗作赋,最后再依托书法艺术表现出来。究竟陈健是如何与文字结缘的?因何又成了终身追求的事业并为此奋斗终身?

  陈健说,他的小学经历不得不提,因为不但决定了他成为真正“福州人”,也因为在小学遇上许多恩师,打下坚实古文基础,才有了后面的“文化之路”。

  1949年底,由于父亲生意失败举家从天津搬回福州,住在仓山区仓前山天安寺。从此他和闽都文化开始结缘。陈健4岁就上学了,小学读了六年半。据他回忆,那个时期,许多寺庙被改建为小学,他所住的天安寺被改为天安小学。自己上学到教室不到两分钟,爬几个阶梯就到了,“大雄宝殿内黑压压地挤满了近200名学生,甚是壮观。”

  陈健的入学纯属“误打误撞”。那时他家与学校仅一墙之隔,时年4岁的他“看到别人在排队,好奇也跟着排队”,谁知竟也加入了入学队伍。他1951年1月入学,那时还有春季班,他也因此有了小学“6年半”的奇妙经历。

  上完课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文字”的奇妙作用在他脑海里有了初次印象。他原名叫“陈勤键”,上课习字用毛笔,那时还没改革繁体字,陈健写毛笔字的样子被老师看在眼里,当即就把他名字改为“陈健”。

  “虽然那时学习条件差、不正规,但有幸遇到了许多古文功底非常深厚的老师,对我影响深远。”其中一位不得不提,那就是福州著名教育家陈坦。上第一节课时,陈坦把手中印刷的留有浓浓油墨味的教材拿起来,放到鼻子问大家“有没有书香?”然后陈坦教大家怎么用牛皮纸把书包起来,并言“书是我们终身的朋友,要给它们穿衣服,要爱惜。”书包完,陈坦教大家把书翻开,说道:“看书,要先看前言,后看目录”。 陈坦超脱一般人的教育理念让陈健终身难忘。

  陈健还回忆道,当时校长是莆田人,校内因此留用了许多莆田人。这些莆田人可不简单,解放前多为福建教育系统的高官,国学水平较高。彼时没有统一教材,就在这种“旧学”与“新学”交织的情况下,陈健在启蒙就把《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等背得滚瓜烂熟。

  或许是天赋使然,也或许是缘分使然,即使4岁就入学,陈健小学年年年段第一,被保送附中。

“文人”陈健:陈情勖志联山翠,健翼长风艺海游

陈健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时特别喜欢关注楹联及背后的历史故事。

  语文突出大学被调剂到“中文系” 呼吁参与筹建“中国楹联学会”

  “我本来大学读的是俄语专业,想不到最后逃不过读‘中文’宿命。”陈健笑道。1963年,他报考俄语专业,考入了福建师院,因为语文成绩突出又调整到中文系。

  大学毕业后,他作为知青,插队到宁德市周宁县礼门公社。在周宁这个地方,陈健开始了他的语文教育事业,也是在这里取得了事业的一个个高峰。

  公社尊重省城来的高材生,便交待他创办礼门小学戴帽初中班,要他盖4个教室,陈健不负所托,很快完成任务。他想不到,这竟是他人生转折之一:一年半后,他被调到周宁一中,先后担任语文教师、副校长。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从此直到1989年,陈健语文教育事业就像“开了外挂”,在周宁一中,他尽情施展了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1977年恢复高考,陈健开始担任周宁一中语文组组长。在担任语文组组长期间,他把下放到周宁的福大、师大教授统统“拖”到周年一中任教。这也让彼时的周宁一中,师资力量无比强大。“那时100多个教师中,最多有36个是师大校友。”陈健自豪地说。

  周宁一中从1977年起连续三年获宁德地区评比第一,陈健也连续两年晋级,1988年被评为福建省首批中学高级教师。很快,人生事业又迎来第二个转机:1989年5月,他被调回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当老师。回福州第二年,他随即担任系语文教育学硕士生导师;2008年他从师大退休,已是全国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导师,语文教育事业达到人生最高峰。

  但在周宁工作期间,陈健除了语文教育事业还要一大成就不得不提:提出并筹建了中国楹联学会。

  早在周宁期间,爱好文学的陈健便开始了文学创作。他是文革后周宁首届文协会主席,一早便加入周宁历史悠久的初晴诗社。他的创作包括新诗、散文等,但最重要的是文学评论文。1977年,他写了篇评论文评美国小说《海鸥.乔纳森》,最先在前线广播电台发表,想不到随后竟全文被美联社登载。

  出于对诗歌的爱好,也为了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让陈健心中有了一个很大的梦想。很快他便付诸实践。上世纪80年代初,陈健在《八小时之外》杂志上认识了青海常江先生,他与臧克家、顾平旦、程千帆等67人编撰油印了《楹联通讯》12期。志同道合的的他们为筹建全国性对联组织奔走呼吁。1984年11月5日,中国楹联学会创立,陈健作为创始人也成为福建首批5名会员之一。

  1989年底,由陈健等4人带头注册的福建省楹联学会成立,并于1990年10月获批成立福建省楹联研究会,首任会长为赵玉林,陈健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

“文人”陈健:陈情勖志联山翠,健翼长风艺海游

陈健游览名山大川、名胜古迹时特别喜欢关注楹联及背后的历史故事。

  退休后奔走弘扬楹联文化 全省设立18所楹联教育基地

  “国富民强,大策标我志;兴邦创业,蓝图鉴人心。”这是悬挂在金鸡山公园的一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联。每当游人驻足拍照合影留念时,陈健都倍觉欣慰。

  他说,楹联顾名思义是楹柱上的对联,比诗词更接地气,不论是在寺庙还是厅堂,还是红白喜事、春节等各种节庆,都离不开。这是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是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很好的形式。

  楹联讲究字数相对、词性相对、平仄相对,对人的文学素养要求高。据他介绍,如1932年,清华大学中文系高考就只考了一道对对子:出题上联为——孙行者,下联陈寅格对——胡适之。

  但是发展楹联文化,陈健似乎还有着更深刻的使命感。“福州长乐人梁章钜被誉为中国楹联鼻祖,对楹联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收集、研究、整理分类、评价。作为家乡人,我们福州人传承好楹联文化更是义不容辞。”陈健说。

  因此,退休后陈健并没闲着,不论是游览名山大川留下各种楹联作品,参与各种楹联征集比赛,还是把楹联书协带进校园,他一直在为弘扬楹联文化而奔走。在他的努力下,从海宾国际大都市厦门到山城南平光泽,福建全省各地市各种楹联学会、诗联社如雨后春笋般崛起。

  陈健说,弘扬楹联文化的同时,其实也是在保护闽文化,培养闽人的文化自信。现在写诗联一定要用古韵六声,而福建是中国多方言区,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音、古韵。“你有没有发现,用古韵读一些古诗联,平仄更顺畅?”他举例道,唐代诗人贺知章有首流传千古的名诗《回乡偶书两首.其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其中的“衰”在闽南语中就读“sui”,这样读起来就押韵了。

  对于中国楹联文化目前的发展,陈健坦言,最大的担忧是人才断代。为解决这个问题,目前福建楹联学会已在全省设立了18所楹联教育基地,福州新店中心小学便是其中一所。这些学校一周有最少一节课,教小学生如何写春联、对对子。省楹联学会还会定期派人前去给学生们上课。2016年3月,全国楹联教育工作会议在晋江召开,两百多人参观,广受好评。

  聊起劲,陈老对当下流行的“中国诗词大赛”类栏目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这种节目对于传承传统文化很有好处,他很赞成从小就提倡学生背诵。因为当一个人长大后,对某事有了解感悟后,曾背诵的诗句自然就会脱口而出。目前中国基础教育阶段,古文诗词的教学不是太多反而太少。

  同时他还建议,当下语文教育,学生不能光背诵,还要学会培养创造力。比如,学习写楹联就是在培养创造力,写楹联就是在创作,你出上句我出下句,“下句能有几百个答案,这就是创造力”。古代私塾教育就是以《三字经》等为文本教学生对对子开始。

  “不论是非遗等古文化传承还是考古,该保护就要立即保护。”陈健强调说,“虽然福州只有2200多年建城史,但闽都文化沉淀了许多中原古音,是古文化的宝库。我们身为福州人,不但要引以为豪更要发扬光大。楹联文化要成为全民文化。”

“文人”陈健:陈情勖志联山翠,健翼长风艺海游

陈健前后共编写了34本语文教学方向著作。

  【代表作品】

  在周宁一中任教期间,带领周宁一中于1977、1978、1979连续三年获宁德地区评比第一名,他也连续两年获福建省人民政府晋级,1988年被评为福建省首批中学高级教师;1978、1979两年被评上宁德地区对台工作先进分子。

  2008年从全国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导师位置上退休。由于一生主要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前后共编写了34本语文教学方向著作。参编的主要作品有《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中学语文教学法》等,主编了《新课程标准作文宝典》《小学作文百种技法》《高中作文百种技法》《初中作文百种技法》等。

  楹联作品主要有:旗山万佛寺全国征联特邀作品——名园新竹绿,听空门法鼓声声,江涛应和;古刹宝莲香,有净土梵音阵阵,白鹤迴游。福清弥勒岩二期建筑山门正面中——斯为福地,瑞景重光,坦腹解颐瞻石佛;此处名区,青莲再现,慧风禅雨汇融城。福清弥勒岩二期碑亭外联:功垂百世,德被千乡。金鸡山公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联:国富民强,大策标我志;兴邦创业,蓝图鉴人心。

责任编辑:伊宁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