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罗源:硕士“菇娘” 老区惊艳
【人物名片】
于艳:罗源县起步镇上长治村人,现任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2013 年研究生毕业后,她回乡创业,从事食用菌种植,引进先进种菇技术, 带领百余名村民脱贫致富。
于艳(左)向参观者介绍罗源百谷农业的智慧农业系统。记者 郑帅 摄
25日清晨,百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出菇厂房内,一排排架子上,海鲜菇在水雾缭绕中格外白嫩,穿戴整齐的菇农们正忙碌地采摘。不远处,采菇车间机器轰鸣,采收、分拣、包装……一系列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记者初见于艳时,她正埋头与员工查看海鲜菇的生产情况。她一头短发,文质彬彬,清秀的面庞与农业生产显得格格不入,可谈起食用菌种植却滔滔不绝。她告诉记者,每天有12吨海鲜菇从这里运出,销往全国各地。
“上长治村是革命老区村,一直有种菇的传统,我的父母和周边村民都是从事食用菌种植的,从小耳濡目染。”于艳说,在大学期间,她就开始在百谷农业实习,当时百谷农业还是一家小型食用菌企业,但于艳在其中看到了发展前景。不顾父母的反对,研究生毕业后的于艳来到百谷农业,从事海鲜菇种植。
然而面对专业的食用菌生产,本科读国际贸易、研究生读管理学的于艳,不得不承认自己是“门外汉”。但她并没有气馁,向技术员请教海鲜菇生产的各项指标和技术、了解海鲜菇生长习性……日复一日的学习让于艳成为侃侃而谈的海鲜菇“代言人”,还被选任为省、市、县级科技特派员,获得诸多荣誉。
在这过程中,于艳也意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最大的竞争力。为此,于艳向省农科院、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院所寻求“智”助,并陆续引进全自动菌包生产线、物联网监测系统和液体菌种,实现智慧种菇,海鲜菇产量呈几何量级增长。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19年,罗源县出台实施《罗源县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标准及补助方案》,将农业财政补助资金从1500万元增至2000万元,其中,三分之一的资金用于发展食用菌产业。在罗源大力扶持食用菌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于艳管理的百谷农业逐步发展壮大,年产值达4000多万元。
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于艳始终致力于带领老区村民发家致富。“在招聘过程中,我们优先考虑村里的低保户、困难户、留守妇女等。百谷农业100多名员工都是来自附近的老区村,人均年收入达3~5万元。”于艳说,此外,在上长治村委的牵线搭桥下,百谷农业还吸存附近下长治村、西山村的扶贫资金,采用每年给予10%的分红方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有了固定收入,经济上独立,上班时间比较灵活,可以照顾家人,我很珍惜这个‘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村民练大姐说。
在于艳的带动下,上长治有300多户农户种植食用菌,年产值达1.5亿元,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伴随着产业兴旺,上长治村的村容村貌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沿溪文体公园、林荫步道、门球场……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
“食用菌是起步镇的主导产业,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六成,去年年产值超10亿元。正需要像于艳这样有能力、有情怀的年轻人回到农村,助力乡村产业振兴。”起步镇镇长李宏说道,起步镇正按照食用菌三产融合发展思路,着力提升标准化示范基地生产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系列产品,打造特色鲜明的食用菌产业强镇。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菇农增收,罗源食用菌产业正以新面貌重新出发。(记者 叶欣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