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大家系列报道之一一八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来源:福州新闻网作者:邱陵

  【人物名片】

  赖董芳,1965年出生于福州,资深词、曲作家,创作经历30余年,现为福州市福州语歌曲协会主席。2017年8月,他的音乐工作室获福州市文联授牌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自2006年以来,深入民间采风,创作近90首福州语歌曲,大多数作品自筹经费进行音、视频制作,全程参与三届福州语歌曲大赛的策划与执行。

  福州新闻网记者 邱陵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赖董芳近照

  今年8月,在由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共同主办的第三届福州语歌曲大赛福州赛区总决赛的舞台上,一个兄弟组合演唱的《兄弟说这》燃爆了现场,网络流行曲风加上充满“虾油味”的歌词,让海内外福州人听起来感到格外亲切。作为赛事大众评审之一,词曲作者赖董芳坐在台下,随着动感的节拍轻轻摇晃,显得十分陶醉。最终,凭借激情四射的演唱,兄弟组合暂居第一,将在8月底赴台湾马祖,参加在那举行的全球总决赛。

  时光回溯至30年前。1987年,刚刚从福州大学化工系毕业的赖董芳,在福清一所海边的中学支教,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首歌曲《小白船》;2003年,赖董芳读完了MBA,更清晰地审视自己的人生价值,逐步将创作的全部热情投入公益事业。至今,他创作了400多首歌曲,其中近90首是福州语歌曲,成为福州语歌曲领域标志性人物之一。

  12年前,他曾为南靖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创作了激昂奋进的《夯魂》。在他看来,这首歌也承载着自己的追求,“夯,代表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在扎根福州语歌曲创作的一亩三分地里,他就是一位“夯者”。

  这些年来,他不仅自掏腰包投入音乐创作和推广,更着力在“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的路上坚持前行。福州话是“唐音活化石”,福州语歌曲蕴含无限乡情,是闽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假以时日,他相信福州语歌曲一定能大放异彩,因为“音乐与爱一样,是人与人之间没有隔阂的心灵语言”。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2008年,赖董芳参加福建电视台公益节目活动,现场弹唱福州语歌曲。

  歌中有故事,“轻描淡写”接地气

  “拗九,拗九,掼粥掼到娘家厝门口,告一声依家依妮,囝呢平时间做不够;一碗甜甜的拗九粥,一箸一瓢羹都是孝。”这首福州人耳熟能详的《掼粥掼到厝门口》,每逢农历正月廿九,就会在大街小巷传唱,在手机朋友圈里刷屏,在百余个微信自媒体平台上传播,俨然成了坳九节的“主题曲”,将孝道文化代代传承。这首曲子,是赖董芳2011年所作。

  赖董芳说,按照福州习俗,每年拗九节,出嫁的女儿要提着“拗九粥”回娘家孝敬老人,这首歌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歌词由“福州金牌喜娘”林苏创作,仿佛女儿的内心独白,用“大白话”回忆小时候父亲风里雨里送她去上学,母亲在她出嫁日泪流满面,一直以来自己的梦中总是出现双亲,到了家门口喊一声爹娘,愧疚自己平时做不够,只有在今天送上一碗粥,表达孝心……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大学毕业晚会上,赖董芳(右一)和同学们在教室里演出。

  “看到歌词,我心里就很有触动,在孔子研究专家、孔子的第75代嫡孙孔海钦提议下,我花了几个小时调整歌词,并完成谱曲,在当年坳九节前推出,反响很好。”赖董芳说,歌曲的首唱者林沁也是一位喜娘,在他的工作室录音时,第一次唱这首歌,唱到一半就流泪了。

  每一首歌曲,都在讲述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是赖董芳创作的福州语歌曲最大的特点。用他的话来说,现在的他只愿“轻描淡写”,写百姓事,说百姓话,诉百姓情,与百姓打成一片。

  “嗨呀,呀呀呀,谁都不如我妈长得俊;哎呀,呀呀呀,哎呀依妈你呀长最俊。”2017年母亲节,不少福州网友的手机被这一首赞美母亲的福州语歌曲《生丫俊》刷屏。这首歌曲由赖董芳创作,来自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四名“90后”女生共同演绎。

  赖董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会乐器,母亲是他的音乐启蒙老师,从小就疼他,却去世得早,《生丫俊》里写下了他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恩之情。“一开始,这四个女孩都没怎么听过福州语歌曲,在工作室听了30多首后,她们说,没想到福州语歌曲也可以唱得这么动听。”赖董芳说。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赖董芳的工作室。

  近年来,赖董芳创作的福州语歌曲瞄准“节庆”主题推出,借助新媒体传播的优势,一经亮相就迅速成为“爆款”。

  2016年5月,他创作了平凡劳动者之歌《齐齐走》,由“东南歌王”许振旗领衔主唱,还有29位来自各行各业的草根歌手共同伴唱,激励人们书写拼搏人生;2017年5月,正值“五四青年节”,他联合团市委、福建省微电影行业协会等单位,推出《齐齐走》姐妹篇——《当真做》,唱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青春风采;2017年6月,他创作了《趴龙船》,作为中华龙舟赛的宣传歌曲,端午节期间,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与五套同步播出……

  第三届福州语歌曲大赛,赖董芳或作词、或作曲、或词曲包办,拿出了近十首原创作品,供报名参赛的歌手选唱。《兄弟说这》就是其中一首,赖董芳说,旋律动听、歌声优美的福州语歌曲,他固然喜欢,但他更乐意创作一些饱含力量的作品,能给人带去心灵的慰藉和行动的勇气。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2015年,赖董芳(右三)参加福州市公交公司举办的元宵联欢活动。

  踏入公益之旅,转变发生在潜移默化间

  上个世纪80年代,赖董芳还曾是个迷恋摇滚的文艺青年,最多的时候,拥有17把吉他,令许多音乐人羡慕不已。

  那时候,他有个外号叫“棚虫”。顾名思义,就是可以为了音乐创作,一直待在录音棚内,不用出来。商业演出、为企事业单位量身定制功能性广告歌曲、应邀为电视剧创作主题曲、担任才艺选秀节目专家评委……赖董芳凭着满腔热血,在业内声名鹊起,也着实自觉风光。

  表面光鲜亮丽的生活,逐渐让他心生厌倦,“早期创作这些作品时,虽然大气、精致,有的还是知名歌唱家演唱,却往往千歌一面,风格固化,唱不到百姓的心坎上,也就在晚会上昙花一现罢了。”赖董芳说,从大约45岁起,他的创作开始转换“跑道”,从服务“定制方”改成服务普罗大众。说得更明白一些,他已经有意识地转为公益音乐人了。

  事实上,他创作的第一首公益歌曲,还是当年他去福清支教的时候。一天,他发现班上那个当班长的女生突然两天没来上课,当他看到那个女生在集市上与母亲一起卖菜时,才知道女孩是因为家庭困难而不得不离开学校。赖董芳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呼唤全社会关注农村失学女生的公益歌曲《乡妹》。1994年,《乡妹》参加全国MTV大会串获银奖。从此,他的公益歌曲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赖董芳和他组建的摇滚乐队。

  “我向往单纯的音乐生活,快乐的遐想、自由的个性、激情的放纵,我发现,创作公益歌曲能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快乐与满足。”赖董芳认为,只有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才能让价值最大化。

  1997年,为鼓励下岗女工再就业,他创作了《摇篮曲》;2005年,“龙王”台风肆虐,他创作了鼓舞斗志的《水调歌头·战龙王》;2007年,《世界有你有我》获世界特奥会主题歌大型国际征歌第三名,“好男儿”全国总冠军蒲巴甲演唱;2010年,受福建省红十字会委托,他创作了志愿者之歌《我选择 我快乐》,并制作了小提琴独奏、女生独唱、童声清唱、摇滚版以及志愿者通用版等8个版本……

  在这些公益题材的歌曲中,他为自闭症群体、白血病儿童、盲人等社会弱势群体发声,为历史风物、地方民俗、民间信仰放歌,也记录公交司机、福州喜娘、服刑犯人、外来工人等草根百姓的生活点滴。

  上下杭即将改造之际,台江区文化馆馆长陈华向赖董芳伸出“橄榄枝”,希望他为这片曾经繁华的商业街区写一首歌曲。赖董芳没有多想便应承了,他带着行军床和草席,直接搬进上下杭附近的陈文荣纪念馆小住两日,和当地居民请教流传在此的传说典故。不久,歌曲出炉: “西汉的海风,抚过沧桑,船已归航/那两支桅杆,可是上杭和下杭……”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在马来西亚参加活动间隙,赖董芳(右二)与朋友们即兴弹唱。

  创作公益歌曲,意味着没有经济收益,赖董芳却一直坚持投入。为了节省开支,录小样时,都由自己代唱;总去录音棚,吃不消,索性自己投资近十万元,在工作室里装修了一间,还不时添置各种器材设备……尽管如此,这些年来,他在公益歌曲的推广上,也投入几十万元,让观众不仅听到旋律,还能看到用心制作的MV视频,更有利于传播。

  有人嘲笑他,“现在是市场经济时代,这年头能顾好自己就不错了,你还往里贴钱,真傻!”一开始,赖董芳听了也会跟人急,边说边摆出材料,证明付出有价值,现在这种声音渐渐少了,偶尔有,他也付之一笑。

  2017年底,他被中国人民大学乡村建设中心“爱故乡”组委会评定为2017爱故乡十大年度人物之一。这或许是对他多年来不计回报的付出最好的肯定。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2015年,赖董芳在福州大学音乐系开设福州语歌曲讲座。

  站在天平的中央,为了福州语歌曲的明天而改造

  今天,福州语歌曲创作是怎样的现状?

  对此,赖董芳坦言,“一头是中老年人,一头是年轻人,我被迫站在天平的中央,寻找艰难的平衡,处境有些尴尬。”

  据赖董芳介绍,经过四年发展,福州语歌曲协会已由最初的六十来位创始会员,发展成三百多人的规模,其中既有科班出身的学院派歌手、音乐教师,也有来自民间各行的爱好者。福州语歌曲协会保持着非常频繁的互动,一般而言,每个月都有20多场活动,最多的时候,一个月活动达到31场,平均每天一场。

  但是,看似繁荣的表象背后,也隐藏着地方方言“青黄不接”的通病。“土、俗、不时尚,现在的青少年基本不会说流利的福州方言,如果福州语歌曲再不改变,就面临断层。”赖董芳说,他创作福州语歌曲也存在着两个阶段。

  一开始,他主要为中老年群体写歌,《金厝边银乡里》《掼粥掼到厝门口》《青橄榄》《八月十五月光光》……光听名字,就仿佛闻到老福州最爱的“虾油味”。但他很快就发现,每次演出,台下坐着的观众几乎都是同样年龄层的人,而最具有活力和创新的年轻人则少之又少。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赖董芳参加学术研讨会。

  于是,赖董芳放下固有思维,向年轻人学习、取经,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以便在创作中融入新元素。他的工作室房间里,常备十几把椅子,随时迎接想来唱歌录音的年轻人。

  街舞、民谣、摇滚、R&B,甚至说唱……后来,赖董芳拓展了福州语歌曲的曲风,迎合年轻人的兴趣口味,“有1/3的流行音乐曲风在福州语歌曲中得到体现。”

  连江有座最大的古民居,叫做“三落厝”。2016年3月,由秦戈作词、赖董芳作曲的同名福州语歌曲制作完成,正式发布。旋律悠远抒情,诗意地再现了一段发生在“三落厝”中的“爷爷奶奶”那一辈的美好爱情故事。这首歌曲被福州十六中合唱团选去排演,编成三个声部,三年来频频获奖。前不久,在厦门举行的合唱训练营中,著名指挥家、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常任指挥孟大鹏听完被深深地感动,由于听不懂歌词,便问带队老师能否教他福州话,回去争取给他的合唱团排练这首曲子。

  2017年“三八妇女节”前夕,赖董芳改编爱尔兰国际著名唱作人恩雅的《Athair Ar Neamh》,并重新填词的《梦》正式发布,演唱者是来自长乐的“四季女声”组合——黄多米、郑密、雷金珠和肖诗丹,清新甜美的唱腔、意味隽永的歌词都赋予女性自立、刚强的“治愈系”力量。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2018年,市文联组织拍摄贺岁片《我要去看你》,这是MV拍摄现场。

  她们都是科班出身,赖董芳要求她们采用气声和美声相结合的方式演绎,小到一个气口、一个咬字,都力争呈现最好的音响效果,希望用这种现代唱法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喜爱。短短半个月内,录制了3次。最终,短短一周,仅协会一个公众号的推文就收获了16000多人次的阅读量,点赞154个。

  在赖董芳极力推动下,福州语歌曲受众面有所扩大,这从第三届福州语歌曲比赛就可见一斑。“本届赛事年轻人比例加大,成人组的年龄基本上都在40岁以下,而且风格也更加多样化,不仅有老福州喜欢的‘虾油味’,也有年轻人喜欢的‘现代派’。”赖董芳说,其实只要曲调好听、具备流行歌曲的元素,年轻人听到就会去模仿,粤语歌、闽南语歌也是如此。

  对于发掘福州语歌曲的专业人才,赖董芳笑称自己“一看到,眼睛就会放光”,千方百计要说服对方加入,通过影响一个人,带动一群人。

  “为什么外地人总觉得福州语歌曲上不了台面?究其原因,就是这行太缺专业歌手与年轻、有能力的创作家。”赖董芳希望,通过多方共同努力,培养出关注、推动福州语歌曲事业发展的年轻人,以他们更贴近时代的心声为福州语歌曲代言。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2016年,赖董芳参加福州人下南洋112年纪念日庆祝活动,在马来西亚爱大华与喜娘同台“大喝彩”。

  【各方评说】

  秦戈(词作家,福建省歌舞剧院演出中心副主仼):因为近年全身心定位于福州语歌曲创作,赖董芳被打上了“最具虾油味的文艺中年”的标签。

  在本土音乐圈大部分人士看来,赖董芳醉心于福州语歌曲公益创作确实值得钦佩,但大家又很疑惑:这种几乎没有经济收益的创作形式真的能坚持下去么?

  赖董芳用大量的创作成果回应了这个疑问。而且,从目前他所创作的具备相应知名度的几首福州语歌曲来看(如央视及江苏卫视播放过的),优秀的福州语歌曲并不缺乏全国性竞争元素,赖董芳显然有这份信心和勇气。更何况,赖董芳还具备创作者身上可贵的品质:耐心,蜗牛般的耐心。

  人到中年,他已不急不躁。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2017年,赖董芳获得市文联授予的首批文艺名家工作室牌匾。

  孟丰敏(中国作协会员、福州市作协秘书长、福州语歌曲协会理事):赖董芳以浓厚的爱乡之情建起一支福州语歌曲的创作队伍,得到许多福州百姓的支持和赞誉。福州语歌曲的创作、表演及多次演唱比赛,不仅挖掘培养了福州语歌曲人才,而且对日渐式微的福州语的推广也起了推动作用。但在国际化的今天,地方语言的存在都成为难题,何况小语种的地方语歌曲的流行。所以,要发展好福州语歌曲,赖董芳老师任重道远,所幸支持他的有福州本地的地方文化爱好者和世界各地的榕籍华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相信福州语歌曲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而福州音乐史上,也会为赖董芳的用心努力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武建生(长乐区音乐家协会主席、福州市福州语歌曲协会副主席):作为协会的发起人、掌舵人,赖董芳将业余时间全部用在了协会的发展和福州语歌曲的挖掘创作和推广上。他身先士卒任劳任怨,团结凝聚了一批乐于母语传承的艺术工作者,把对福州家乡的热爱,通过福州语歌曲深刻且生动地表现出来。他音乐文学功底深厚,集作词、作曲、制作、教学、演唱于一身,在短短数年时间里,创作了一批富有个性、形象鲜明的作品,带动了福州语歌曲的写作群体,佳作不断,深获好评。协会在他的组织带领下,朝气蓬勃,活力四射,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每周、每月、每季度都有活动。此外,还举办各类比赛,建立推广基地,联络合作团队,走入学校、社区、广场、公园,用福州语歌曲歌颂家乡的进步,歌颂优秀民俗民风,宣传主旋律,为和谐社会出力。

  张希龙(全国好导游、福州十佳导游、福州语歌曲协会青年艺术团团长):近年来,促成赖老师潜心创作福州语歌曲,应该是当下微信网络的盛行,让他看到了民众自由选择与自然传播的公平性、迅捷性、广泛性,看到了本土音乐在当下群众中的存在感、认同感、乃至被传承的可能性。他常常面对许多爱好者扑面而来的鼓励及批评,真切感受到他们的诚恳与期待,这种“待遇”让他很受用!一个与他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因为喜欢他的作品而喜欢上他的人,为他热忱点赞、倾情转发、大声应和。当下,福州语歌曲不断寻求自新与拓展,赖老师正一步步践行“以小博大,服务全球福州人”的创会初心。

“唐音”守护者赖董芳:矢志推广福州语歌曲,做母语歌曲的“夯者”

2016年,赖董芳前往连江指导福州语歌曲参赛小选手。

  【代表作品】

  大型征歌奖项:2003年,应邀创作中国女排出征雅典奥运会壮行歌《腾飞》;2006年,作品《母亲楼》获由国家文化部主持的 “中国福建土楼申世遗” 全国大型征歌活动二等奖;2007年,上海世界特奥运动会大型国际征歌,作品《世界有你有我》入围前三甲;2009年,作品《民心是国宝》获国家文化部主持的《国宝》全国大型征歌十佳歌曲。

  2006年以来,主要投入创作福州语歌曲,其中《金厝边银乡里》《掼粥掼到厝门口》《青橄榄》《齐来攀讲》《福州歌齐来唱》《我唱哎沙吗》《蓝眼泪》《你好坏》《齐齐走》《趴龙船》等数十首福州语歌曲通过新媒体传播手段,点击量超过千万。

责任编辑: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