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防护设施落后 多戴一层手套防艾滋
相对于时常停水停电、蚊虫超多,神秘非洲大陆给援非医疗队最大的考验,还是当地的医疗环境。
“在博茨瓦纳,艾滋病的患病率很高。”陈胜佳说,而医生面对艾滋病患者的比例更高。但局限于当地防护设施的落后,他们能做的只是慎之又慎。
林秀梅介绍,45人的医疗队,除了6个后勤人员外,39个医护人员每天在医疗操作中都要接触到患者的血液,因此只能多戴一层手套。但是仍有30%左右的医护人员曾出现艾滋病暴露,不得不服用抗艾药物,“那药得吃一个月,吃过之后副作用大,恶心呕吐,肝功能损伤。”
此外,感触最深的莫过于,由于医疗物资的匮乏,陈胜佳和林秀梅常常面对的肿瘤患者都病入膏肓才治疗,身体溃烂得令人难以直视,而化疗的用药却只能是最基础的。
作为仰加圭医院唯一放射科医生的卢涛,也是“压力山大”。医院有近八百张床位,放射科拥有MRI、CT、B超、乳腺钼靶、X光机等众多仪器设备,每天要拍一百多份的X平片、几十份的CT检查,因没有打印机,都要卢涛手写。
援非医生们都觉得,博茨瓦纳有好的地方可以借鉴,当地对医生很尊重,没有“医闹”,而且排队的时候都在静静等待。“来看病都会盛装打扮。”林秀梅说。
思乡病最难煎熬 每天视频教女儿功课
比起生活中的困难,更大的挑战是“思乡病”。卢涛介绍,早在出发之前,他们就参加了为期一年的集中封闭式培训,学习医学英语。因此,三年来和家人相处的时间寥寥无几。
“女儿一年级时我们就开始(为援非)作准备,到现在她已经4年级了。”卢涛和林秀梅夫妻说,三年来他们错过孩子的许多成长瞬间。
他们最难忘记的是刚出去那会儿,一天夜里女儿打来电话说睡不着,说着说着突然停电,女儿尖叫起来。“听着女儿的叫声,我们真的很难受,不能抱抱她安慰,只能说‘别怕’。”
因为博茨瓦纳和中国有6个小时的时差,夫妻俩总是当地时间早上6点起床,而这个点在福州正好是中午,女儿放学在家的时候,“除非网络不行,我们每天都在视频里教她写作业。”
陈胜佳也一样,妻子在他援非后,不得不辞职在家带孩子。虽然,大家努力适应着非洲的各种不适应,也渐渐爱上了那片土地,但也无比想念家乡。
不过,对于这段经历,没有人感到有一丝后悔。陈胜佳说,这是“非常特殊的经历,难以忘记,而且现在条件越来越好,半年家属还能来探亲一次”。卢涛、林秀梅夫妻俩觉得,“有付出就有收获,虽然刚出去那会儿非常忐忑,但是两年下来,觉得非洲并不可怕,如果有机会还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