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

2

/

13

  郑隆新说,制作一把剪刀要经历二十几道工序,要一锤一锤慢慢敲打出来。但同样功能和样式的剪刀,也会有细微差别。可以说,每一把手工锻造的剪刀,都是独一无二的。

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

3

/

13

  “好钢用在刀刃上”是郑氏百年来遵循的箴言。选择上等的钢材与普通钢材融合锻打,才能创造出其他剪刀无法比拟的质量。

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

4

/

13

  老郑将高温中煅烧钢材置入冷水,瞬间水汽四溢,发出嗞嗞声。“只有这样经过‘热处理’剪刀才够‘利’!”他说。

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

5

/

13

  倒扣着鸭舌帽,老郑盯着炉中旺火,显露出工匠特有的一丝不苟。从业几十年,他见证了剪刀铺的起起伏伏,好在儿子郑力立已接过接力棒。

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

6

/

13

  郑力立作为第五代传承人,刚过而立之年,现已是父亲最好帮手。小郑师傅戴着耳机很突兀,是这传统行业里最具时代特性的物件。“磨剪刀时枯燥又辛苦,不听点东西太无聊了!”郑力立毫不避讳行业特性。

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

7

/

13

  小郑师傅手中的剪刀在打磨的过程中迸发出灿烂的花火。

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

8

/

13

  郑隆新守在炉前,小郑坐在空气锤旁,正等待钢材煅烧出炉。然后,他们将在温度未下降前将刀刃锻打。这是父子之间的常态配合。

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

9

/

13

  父子俩一天只能做几十把剪刀。主要是工厂批量定制;但仍有慕名前来购买家用的客人。

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

10

/

13

  郑隆新在忙着打孔。完毕后,将两片刀剪合一;一把手工锻造剪刀就快形成了。

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

11

/

13

  当然,未经过最后测试的剪刀,都还是半成品。郑师傅剪完纸片,随手剪起了指甲。他一脸骄傲:“你看看,非常好剪,一点都不费劲!”

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

12

/

13

  父子俩将剪刀造好,一直在铺里帮忙的郑阿姨为父子的杰作作最后点缀——为把手戴上塑胶套。至此,整套工艺画上句号。

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

13

/

13

  中午,一家三口就在铺里吃饭。“手艺工人就是这样,吃饭干活一起。”老郑的话外,是匠人的独特世相。这一家集“中华老字号”、“百年老铺”、“天下第一剪”等称号于一身的传统铺子,就这样在世俗与时间的流淌中延长。

摄影:刘子豪/陈敬华编辑:刘必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