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贵:修修补补的东西更结实
陈老的“舞台”就在自家小区的门口。早晨8、9点,他就搬着补鞋机和一堆零零散散的包裹坐了下来,包裹里都是各种修补用的零件。就这样,他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陈光贵来自龙岩农村,七年前搬来福州。他早年跟着父亲种地,也做过木匠。在他三十多岁的时候,大哥从北京给他带回一个补鞋机。老陈便天天跑去闹市,看补鞋师傅如何操作,慢慢地他就学会了。农闲时就补补鞋、衣服、包等。
近日寒潮来袭,气温骤降,但老陈并没有给自己“休假”。即使身上裹了五件衣服来御寒,但他的双手还是不可避免地暴露在寒风中。
客人如果急着需要修补东西,一旁的小凳子就是提供给他们坐着等候用。有时他还和客人聊上几句,让客人不至于等得无聊。
35年来,这样的补鞋机,老陈已经换过20多台了。机子用不长,用不到几年就出故障了,但老陈却是用这样的机子让无数的鞋、包重新拥有了价值。
修鞋、修包、修伞、缝补衣服,这些都是老陈多年来的专长。老陈几乎每天都会坚守在这个地方,即使有老顾客搬家了,也会大老远跑来把自己要修补的东西放心地托付给他。
每天和这些铁丝、针线等锋利物品打交道,老陈的双手难免会受伤。陈老伸出布满褶皱和茧子的双手,给记者看了看昨天的旧伤。马上要过年了,老陈想着多挣些,这些小伤根本没放在眼里。
陈老盯着手中的活,渐渐感觉到眼睛越来越不好使了,老花镜都戴了20多年。“人老了,动作也不如以前利索了。一天也就挣个几十块钱吧,反正闲着,出来挣点钱,可以减轻儿子的负担。”陈老笑笑说。
陈老一边补着手中的鞋一边告诉记者:“现在的人啊,生活水平提高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东西稍微坏了一点点就扔掉,其实缝缝补补不仅可以用,还更结实。”
“天冷了,我得赶紧把他们的鞋修好,让他们穿上暖和的鞋,我也好早点收工回家。”嘈杂的街道边,萧瑟的寒风里,陈老又埋着头,盯着手中的针和线,一脸专注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