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导语】何巍,80后小伙,从网游公司职员转身皮具制造所老板。十年前,他只是个单纯喜欢皮具的初出少年,如今,他的手工皮具已成为美国纽约时装周展的定制用品。何巍和他的团队,正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手工艺人内心的坚定和执着。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一进店就能看到架子上几个小巧皮包。何巍称其最简单的“乐趣包”,即钱包半成品。他说,“这能让客人在家里按教程动手做,参与做包工序,感受缝制和制作过程。”何巍说,他们会利用微信向客户展示每一道制作工序。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何巍的手工皮具已成为美国纽约时装周展的定制用品。 “现在订单都排到3个月后了。”何巍选出一块鸵鸟皮准备切割。这是一项严谨的事情,整个切割过程他都没开口说话,眼睛紧盯切刀。三坊七巷游人如织,店里却安静异常。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何巍打小喜欢皮具。最初毕业时,曾在一家网游公司上班,也开过网店、服装实体店。08年经济危机,不好做了。“因为自己也喜欢这一行,就转行投身皮具制作。”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手工艺是一门硬技术,一针一线很基本但很关键。”何巍说,有一次在商场购物,明明是皮包质量问题,卖家却硬说是手工制作所以粗糙。“我听了心里很不舒服,不能把一切都推卸给手工。”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手工制作的每一步都很讲究,何巍一边削边一边说:“皮革削边后边缘就不再棱角分明,拿在手里才会很舒服。所以,你得很花心思。”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何巍在接单后会先打样,做出几个不同版本给顾客看。“最多的,一次做了六个,让他们自己挑选,成品出来后他们都很满意。”今年2月14日,由何巍设计的手提包成功亮相2015年纽约秋冬时装周。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何巍喜欢手工艺,有自己的看法。用这样一种最传统的办法可以保证皮包质量,特别是会因时间长而变得有陈旧感,更有风味,能保留给下一代。何巍说,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事。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切割、打孔、缝线、切边、打磨、上胶水等等一系列工序下来,常会耗费很久时间。“枯燥但会很有成就感,这就是艺术品。”在店里,四个人彼此间基本很少闲聊,沉溺在专心做活中。他说,手工匠人注定是孤独的。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订单多了,何巍得经常埋头赶工。有时候太投入了,他的爱人总埋怨他。“她对我说话我常常没听到,时常会因此生小气。”何巍略带愧疚地笑着说,“她喜欢茶道和香道,主要负责店里的珠宝首饰,即使店里的敲打声也影响不到她。”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围在一张桌子周围,各忙各的,这只是几年来日常生活的一个缩影。何巍说,“订单量太大,让顾客满意也要按时完工,时间真的紧。”不过,身体很重要,平时他们大都六、七点一起去晨练,除了吃饭外一整天就埋头忙活了。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何巍固然是皮具发烧友,不过,他也遇到一个比他很“楞”的人。有一名顾客慕名来店里定做皮带,他连皮带头的倒角都有要求,把他折腾得够呛。事后想想,“和这样一个‘皮具发烧友’打交道,也实在是有意思。”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何巍称之所以坚守手工艺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想证明手工不会都比机器差,别把错归咎在手工上。“不少福州传统手工艺濒临失传,若能进行现代化改良提升实用价值,或许还有一席之地。”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
一门一世界。何巍选择在闹市区静心制造,在快节奏中慢工出细活。不仅是作品被越来越多人认可,他似乎找到延续传统手工行当的路径。在传统手艺注入文创活力并与生活紧密结合,就能焕发生机实现传承。
80后“皮匠”何巍:坚守在手工艺的创新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