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1日-2日在榕举办 赏民俗观手艺品美食
长乐琴江村“台阁”展示。
福州新闻网3月1日讯(记者 邱陵 文/图)武术表演、手工技艺互动、茶文化展示、非遗项目展与摄影展、两岸美食区……3月1日-2日,2015年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在南江滨公园九龙壁举行,打造出一场规模大、特色浓、项目多、参与广、节目精的民俗文化盛会。
1日上午9时30分,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正式拉开序幕。在启动仪式上,第四批福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获得授牌,共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舞蹈、传统技艺、民俗等八大类35个项目。
其中,三坊七巷天后信俗、元宵丸制作技艺(耳聋伯)、“薄胎酱釉器”制作技艺、闽王王审知信俗、佾舞(周礼)、长乐龙门平安清醮习俗、喜娘习俗、钱箭舞、七境茶制作技艺、线面手工制作技艺等10个项目代表人上台接受牌匾。
随后,福州五区七县以及台湾的民俗队伍为现场观众带来两岸民俗风情展演与巡游。来自长乐琴江村的“台阁”民俗表演吸引了无数市民的目光,只见三名小女孩身穿满族旗袍,立在半米高的莲花台座上,尤为特别的是,其中一名女孩单脚站立在一个花托上,而这个花托被另一女孩用单手举着,维持了长达一个多小时。“三个演员都是小学生,要专门训练非常长时间,才能胜任公开演出的需要。”该团队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来自鼓楼区屏北小学的醒狮队表演也颇为引人关注,两人一组,甩起七只五彩斑斓的狮子,随着震天作响的锣鼓节奏,摇头摆尾,特别招人喜欢。“我们这支醒狮队成立一年多了,是学校的传统特色课程,同学们为了参加这次民俗展演,练得格外认真,想给市民游客带来不一样的舞狮表演。”带队老师说。
在传统武术表演区,包括福建传统詠春拳、香店拳、地术拳、八井拳等九大武术门类的传承人均登台亮相,展示各自武术的精华所在,博得喝彩连连。
台湾高雄如真园掌中剧团是首次来到福州表演布袋戏,他们刚搭好舞台,带着孩子的市民们便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争着看精彩的节目。当天,表演的是一出武侠剧,正派与邪派人物在台上交锋,台下的孩子们看得聚精会神。也许是受到热情的观众感染,剧团演员带着人偶,特地走到人群中互动,还带来精彩的川剧变脸绝活,演出结束,掌声经久不息。
该剧团团长陈志清说,台湾布袋戏与闽南布袋戏源出一脉,又各有千秋,近年来两岸文化交流频繁,彰显心相系、血相融的中华文化。
当天,最火爆的区域无疑是两岸美食展区,记者在现场看到,不少美食摊位前排起长龙,可谓人气爆棚,如同利肉燕、永和鱼丸、福清海蛎饼、台湾蚵仔煎、大肠包小肠等。“今天客人太多了,超出我们的预期,准备的凳子不够,我们会尽快解决。”闽侯尚干拌面扁肉摊位涌进三十多个客人,而凳子仅十余张,老板一脸歉意地解释。
记者了解到,本届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还设置了两个互动版块,“随手拍送话费”活动鼓励市民将现场图片发送给微信公众号平台,入选者可获得话费奖励;“集‘赞’送福羊”活动以集齐印章换礼品的形式鼓励市民群众参与民俗文化节各个活动摊位。
“民俗文化节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在传统手工技艺展位,能近距离和传统手工业者交流,我觉得很难得。”专程从厦门坐动车赶来福州参观的陈文颖,一直很喜欢传统民俗,他希望两岸民俗交流不仅限于逢年过节,应努力形成常态化机制,“最好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场所,用于展示两岸民俗。”
来自鼓楼区屏北小学的醒狮表演。
闽侯喜娘表演。
马尾舞蹈“洋洋得意”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拍照。
咏春拳表演。
闽侯扇面书画艺术现场表演。
市民正在体验畲族于氏正骨疗法。
春伦集团展示福州茉莉花茶制作工艺。
来自台湾的美浓油纸伞制作吸引众多长枪短炮。
台湾传统刺绣大师林玉泉带着作品来到福州,笑称自己快乐似神仙,因为掌握刺绣这门考验耐心与技艺的传统手工艺。
福州传统美食人气爆棚。
台湾美食摊位前总是人潮涌动。
老人家虽然腿脚不便,但仍然坚持让家人推着轮椅前来现场观赏民俗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