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试点为公园内植物办理电子“身份证”
福州新闻网8月4日讯(记者 林雅 文/摄)8月4日,记者从福州市园林中心获悉,该中心正在打造“二维码”园林植物识别系统,首先在17家市属公园试点安装一批植物“二维码”标识牌。今后,市民只要拿起手机扫一扫标识牌上的二维码,链接到《中国植物志》,便可获取该植物的名称、形态特征、产地分布、功能用途等科普知识,在休闲游玩的同时增长知识。
首批上线3000多块
覆盖17个市属公园
市园林中心公园处相关负责人庄炬伟向记者展示了一块写有“芭蕉”字样的绿叶形状的植物“二维码”标识牌。
那么,扫一扫二维码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记者进行了体验,只见手机跳转至《中国植物志》的相应页面,可以看到芭蕉的古称叫“芭苴”,福建别称有“天苴”“板蕉”“牙蕉”,江西别称“大叶芭蕉”,四川别称“大头芭蕉”“芭蕉头”。原产日本,我国台湾可能有野生,秦岭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多栽培于庭园及农舍附近等。
记者发现,与传统的植物标识牌对比,信息量更多,通过一次扫码,市民将对一种植物的名称、别称、科属、形态特征、分布区域、主要价值等信息有全面的了解,点击“PPBC彩图”还可以跳转到中国最大的植物分类图片库查看更多图片。
庄炬伟介绍,首批制作的3000多块植物“二维码”标识牌,首先在市属的17家公园试点挂牌,预计将在八月底完成。
“在基础的休闲游览功能之上,我们希望进一步发挥公园科普教育的优势。”庄炬伟说,市园林中心希望通过植物“二维码”标识牌来丰富城市公园植物的文化内涵,让市民养成亲近自然、了解植物的习惯,通过“识绿”进而自觉“爱绿”“护绿”。
小标识牌制作有大讲究
涵盖600余种植物
记者了解到,植物“二维码”标识牌就像一片小小的树叶,实际上制作却花费了不少心思。
庄炬伟介绍,“二维码”园林植物识别系统是市园林中心打造“智慧园林”的一块内容,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水平。造型上特意选择了榕树叶片作为原型,喻义“榕城”,颜色上则选择了翡翠色,一种活泼的新绿。
另外,市园林中心专门请了勘测部门,采用相关扫描技术进行移动采集,摸清市属公园花草树木的“家底”,同时各家公园的植物专家同步对园区植物信息进行搜集,最后再跟《中国植物志》进行一一比对,确认每一种植物的“身份信息”。
他说,同科同属的相似植物容易混淆,就算专业人士也不一定能快速进行准确辨别,普通市民使用一些植物识别软件来查询,可能不太准确。此次上线的植物“二维码”标识牌一共涵盖了公园内600余种植物,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信息误差问题。
“常见的植物占比约10%,因此留给市民很大的探索空间。”庄炬伟说,市园林中心还将根据市民游园路线来设定植物标识牌的位置,提高标识牌的可及性以及使用率。今后,市民可以通过公园里的“植物课堂”,开展一些亲子互动,公园也可以结合各自的特色,举行一些植物打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