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记者 颜澜萍 通讯员 杜成发 林言枝 赖思慧
“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商贸盛都”的台江有着得天独厚的“面江临海”地理条件,素有商业贸易的“黄金宝地”、福州经贸的“滩头阵地”、物流中枢和金融信贷中心的美誉,曾经吸引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商人云集在此,孕育了一批融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元素的近现代优秀建筑——会馆。
为保护好这些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近年来台江区始终坚持“保老城、建新城”的思路,深入挖掘和保护利用古厝会馆,努力打造具有福州特色、台江元素的历史文化品牌,让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记者邹家骅 摄
“红壁钉瓦”是兴安会馆独特的地域建筑特色。记者郑帅 摄
见证商业繁华 兼具多种功能
会馆始于明末清初,建馆的基础多为乡音乡情交融、旅居之所,后来因为工商业的飞速发展便成了工商业者“联络同业、互通商情”的同乡行帮组织,堪称一个个“城市会客厅”。
“会馆的功能是多方面的,既像现在的同乡会,又像各地驻榕办事处。”著名文史学家、闽都文化研究会评审委员会首席顾问卢美松介绍,会馆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本地域商帮和同业的利益,以乡谊为纽带,联络感情、互动信息,减少摩擦、协调纠纷,促进商业活动规范有序地开展。
具体而言,会馆主要有商业、联谊、娱乐和文化教育4种功能。会馆是都市经济繁荣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其中,商业功能是会馆最主要的功能,为本籍在榕的乡亲提供住宿,寄囤货物,联系洽谈,具有客栈、仓储、牙行的作用。会馆还有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功能,即为进京赶考路过福州的考生提供考试落脚的地方,提供食宿,乃至生活照顾、经济资助、延师辅导。再比如建宁会馆,则是一个馆庙结合的场所,门楣上嵌有“天后宫”。
据悉,台江地区的会馆多达30余所,映衬出台江地区多元化的商帮文化和闽商实力之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