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旅居榕城当起银发志愿者
乐享福文化 乐当送福人
退休教师旅居榕城,当起银发志愿者
马燕在建华社区为学生作宣讲。(受访者供图)
一头卷发,讲起话来有板有眼,在市老年大学初见马燕时,记者一下就被她所吸引。58岁的马燕是新疆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的退休思政教师,2021年退休后,她便开启了旅居生活,在榕生活的一年半时间里,积极融入社区生活,当起了银发志愿者,并以福州为基地游历八闽,用笔尖记录下这片土地的山海之美、人文之韵。
近日,记者来到马燕在鼓楼区租住的小屋。10多平方米的空间,虽不大却布置得十分温馨。周围的朋友、邻居都对马燕的旅居生活感到好奇。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新疆人,马燕在家乡度过了大半辈子,如何过好退休后的生活让她思考了很久。
“妈妈,你应该出去走走,外面的世界很精彩!”3年前,儿子的一句话,如同种子一般在马燕心中生根发芽。2021年退休后,马燕鼓起勇气,千里迢迢南下绍兴旅居一年半。结束第一段旅居生活后,下一站去哪儿?在厦门创业的儿子给出贴心建议:“福州是有福之州,你去那里沾沾福气吧!”这句话一下就打动了马燕的心。去年春天,她满怀期待来到了有福之州。
在苍霞历史文化街,全国首个“福”文化主题街区令马燕大开眼界,一批福文化标志性项目和福文化主力店给马燕带来了消费新体验。在“中华福馆”、“福”文化博物馆、“福书轩”书店,马燕一站式了解了八闽“福”文化,深刻感受到“福”文化的博大精深。“福州人被‘福’文化包围着,我也深深地被这里丰富多元的‘福’文化感染着。”马燕说。
乘船畅游白马河上,两岸绿意连绵、美景不断。马燕不仅体验了福州特色内河游,还走过福州大大小小的公园。看着“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路见荫”的生态图景,她感慨地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份绿意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福州人民不懈努力的成果。”
走进三坊七巷,她在林则徐、严复、沈葆桢等名人故居与历代英才“相遇”;漫步古韵悠悠的上下杭,逛市集、赏民俗,她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在福州的历史文化街区,马燕看到了城市管理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远见和魄力。
在有福之州,当幸福老人。马燕告诉记者,她经常去家附近的长者食堂用餐,那里的菜品丰富多样,美味又实惠,每天与伙伴们围坐在一起吃饭聊天,其乐融融。“长者食堂不仅解决了一餐热饭问题,还为老人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这项民生工程真是值得点赞!”马燕夸赞道。
马燕家中的墙上,挂满了精致的书画作品。她在福州市老年大学报名参加了书法、绘画、口琴等课程,闲暇时便练字作画,陶冶情操。
为了实现自身价值,马燕还主动融入社区,发挥余热再上岗。作为一名党龄20年的思政教师,马燕发挥所长,在鼓楼水部街道建华社区的党员政治生活馆担任讲解员,向中小学生讲党史,并将自己在福州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同学们。她还积极参与闽都社区的各种志愿服务,为社区贡献银发力量。“只要社区需要,我随叫随到!”
虽然独自生活在福州,但马燕并不感到孤独。她常说:“这里的人热心又善良,他们给了我家一样的温暖。”
当她要做胃肠镜体检时,只有一面之缘的市老年大学同学赵建萍毫不犹豫地处理好家里事务,陪马燕前往医院;租住处的邻居大姐热情好客,家中做了美食便会第一时间与她分享;闽都社区党委书记吴英华和干部高丽平也时常关心她的生活,经常上门找她聊天,邀请她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
马燕以福州为基地背起行囊,游历了福建9个设区市:在宁德,感受下党乡的美丽蝶变;在厦门,看到军营村从“老少边穷”山区村变成“百姓富、生态美”的现代化农村;在福州,走过文脉悠悠、焕发活力的三坊七巷;在南平,聆听武夷山“起笔”绿水青山,“落墨”民生福祉的振兴故事……
马燕是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新疆作家协会会员。旅途中的感悟、喜悦、震撼都化作笔端的文字,形成30万的游记。
“七溜八溜不离福州。”马燕深情地说,“福州是一座来了还想再来,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记者 傅亦静 通讯员 林绿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