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从一片荒滩泽地到绿色“聚宝盆”
1992年福州市提出的“3820”工程战略构想与目标中提到,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力争用8年时间即到2000年,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环境质量全面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城市管理水平和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有较大提高。
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河流,清净的大地……“马尾区30年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从一片荒滩泽地变身绿色‘聚宝盆’,曾获得‘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国家生态县(市、区)’等荣誉。”5月24日,谈及马尾三十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马尾生态环境局分党组成员朱本元告诉记者。
在马尾,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2021年,马尾区空气优良天数362天,优良率99.7%,6项污染物平均浓度均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综合指数2.5,空气质量创历年来最好水平,位居全市前列。当一些城市,还在为偶尔出现的“天空蓝”感到惊奇时,晒出蓝天白云的“马尾蓝”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朋友圈里的“常规操作”。
绿色发展
经济生态同步走
作为老牌开发区,粗放型的工业生产方式一度成为影响马尾生态环境的大问题。然而马尾以全区工业企业为载体,做好“绿色改造”,自觉把环保纳入产业建设发展的整体规划之中,真正实现产业与环境的“双赢”。
空气清新,干净的道路旁栽种着绿意葱葱的植物,走在中铝瑞闽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很难想象这是一家大型铝板带加工企业的厂区。“绿色发展之路是铝业生产企业的必然选择,因此我们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中国铝加工行业第一梯队实践循环经济发展新路径的企业。2021年,我们采购18万吨以上的具备‘产品碳足迹证书’的绿色低碳水电铝,实现原料无害化。去年3月,我们马尾及福清的两家工厂成功通过监管链(CoC)标准认证。”中铝瑞闽技术质量部经理冉继龙表示,中铝瑞闽将不断创新工艺流程、新的循环办法,降低碳排放,提高废料价值,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中铝瑞闽只是马尾传统产业优化升级,践行“绿色发展”的一隅。“近年来,马尾掀起了一股技改扩能的热潮,近百家老企业完成了一次次‘低能耗革命’。仅2021年,马尾区就投入67.3亿元,助力市级工业重点技改项目,引导企业实施‘数字·绿色’技术改造,使企业在技改转型路上实现了‘加速跑’。”朱本元告诉记者。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马尾区不再仅以GDP增量为指标,更多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量化考评。引进项目、发展经济,要先精打细算生态账,成了区内各部门开展工作的首要考虑因素。
△新能源公交车
这些年,马尾下了大决心,鼓励传统工业企业转型为高技术、低能耗企业,鼓励企业加大资金投入搞技改,淘汰落后产能。加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力度,支持在公共交通、厂区、港区、物流园区等重点区域采用新能源汽车,目前马尾区已实现466辆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同时组织吉利、新龙马、卫蓝之旅3家售车企业申报444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地方补助;在辖区青洲、快安、长安三座污水处理厂按照一级A标准运转,污水达标排放的同时抓好辖区涉水、涉气、涉重企业的日常监测和执法检查,确保完成化学需氧量、氨氮等指标的年度控制任务;组织开展绿色生活建设活动,实施具有马尾区特色的区域性ISO4001环境管理体系……可以说,如今的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良好,绿色产业集聚,正是得益于对调结构、促发展的不懈追求。
生态宜居
控排治污两手抓
“原来的马尾是一片荒滩泽地,水质也不如现在好,仅有一条不太像样的沿山路,天气好的时候尘土多,下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回忆起曾经的马尾,朱本元记忆犹新。让城市更宜居,马尾对好山好水好空气从不辜负。
马尾区空气质量连续数年在全市名列前茅,这离不开一线执法者和广大市民们始终致力于环保事业的决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马尾区十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前没有先进的设备,在建设过程中,人们在路上走一圈回到家后,鼻子里都能擦出灰尘。PM10可吸入颗粒物是道路工地扬尘的主要来源。如今,马尾项目施工过程中设有喷雾机与渣土车清洗池,可别小看这些小举措,它们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朱本元说,“工地开挖地基时全部露天,风会把扬尘吹到外面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与区住建局联合督促工地安装喷雾机,把扬尘压在工地里。渣土车清洗池则是通过清洗车辆轮胎,防止车辆将工地的尘土带出去。”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防治水污染工作的提升同样为百姓带来生态福利。几年前,为了让琅岐岛的老百姓也喝上放心自来水,区里完成了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原先琅岐生猪养殖场脏乱差,排出的污水也没有进行处理。后来我们开展了生猪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污水经过处理,达标后经预埋管道输送到山地、森林灌溉,并与农户、果园经营者签订合同,猪粪经堆肥后,将其用于农田、果园施肥使用,变废为宝,既解决养殖粪污排放难题,又能让农民获得优质有机肥和灌溉肥水,促进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朱本元表示,见证马尾天更蓝、水更清,生态更宜居,是作为环保工作者最大的收获。
厚植底色
生态文明共发展
“奶奶,香蕉皮是厨余垃圾,用过的纸巾是其他垃圾,我说得对吗?”“对,宝贝说的都是正确的,现在我们一起把垃圾丢进分类垃圾桶里。”早上7点多,家住马尾区名城国际的翁梅玉一手牵着小孙子,一手提着两袋垃圾下楼,分别将其投放到其他垃圾和厨余垃圾桶内。对她来说,给垃圾分类已融入她的日常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马尾区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截至目前,马尾区建成区内共有169个小区,已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覆盖率100%,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100%,分类准确率达90%以上。
垃圾分类仅是城市文明的一个缩影,一座城市的生态素养和文明程度,还具体地体现在每个市民身上。为提高马尾区市民文明素养,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马尾区从大处布局,从细节入手,将生态文明融入日常点滴。据悉,2020年以来,全区共组织开展“文明进社区,温暖在马尾”、移风易俗、“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文明餐桌、文明旅游、文明交通、诚信等主题活动130余场;印制《争当文明马尾人倡议书》《文明城区创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应知应会知识》6万份;开展“黄警官说交通”系列文明交通知识线上讲座11期……
文明的脚步一旦扎根,城市就能产生蓬勃的力量。朱本元说:“如今,在马尾各个公园里、广场上,林木葱郁,繁花似锦;城市主街干道、小区院落整洁干净。车辆有序通行,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志愿者队伍日益壮大,文明行为已经内化为市民的习惯,体现在举手投足之间。”
30年来,朱本元作为见证者和参与者,对未来马尾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充满期盼。他说:“希望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又能绿色低碳生活。未来,马尾区的生态环境必将越来越好,真正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伟大目标。”
文字:李硕 丁林怡
视频拍摄剪辑制作:宋佳树 王晓霞 陈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