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30事|30年来,福州卫生健康事业迅猛发展

来源:福州晚报作者:陈丹

30年·30事|30年来,福州卫生健康事业迅猛发展

30年来,福州卫生健康事业迅猛发展

老故事·新作为·健康福

从骨科手术要预约打铁匠加工器械,到各式各样骨科耗材研发设计生产;从单打独斗的医疗小组,到人才济济的全市重点专科;从10个人里就有1名乙肝患者,到5岁以下儿童乙肝感染率降至1%以下……30年间,福州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迅猛。

30年前,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亲自领导、主持编制、推动实施《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即“3820”战略工程),提到“重视发挥福州若干专科医院的优势和特色。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健全完善城乡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做好医疗卫生保健工作”。

30年来,福州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就医环境和就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医疗设备篇:

从骨科手术无内窥设备到台台设备都“高清”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市的医疗设备和欧美还有很大距离。特别是骨科手术,称得上是体力活,上钢板,上螺丝钉,用的还是手摇钻。”小儿骨科主任陈顺有在福州市第二医院工作20多年,前些日子整理院史,感慨万千。

30年·30事|30年来,福州卫生健康事业迅猛发展市二医院收藏的1986年医生和打铁匠合作自制的带锁髓内钉。

在医院保留的一张泛黄老照片中,医生们里三层外三层围着一台小彩电。

“这是1989年,市二医院在国内率先开展监视器下骨关节镜下手术。”陈顺有介绍,当年美国专家带来新技术的同时,还赠送医院一台连着小彩电的关节镜。那可是全院第一台带画面的关节镜,医生们争相观看。

30年·30事|30年来,福州卫生健康事业迅猛发展1989年,市二医院的医生围观关节镜小彩电。

原来,最初关节镜手术没有连着视频,医生们手术得弯腰从小孔中观察,所以第一台带彩电的关节镜让大家都沸腾了。

在当年,要做关节镜手术得提早预约排长队,若碰到设备故障,只能长时间等待维修,以至于一年做不了几台手术。而现在,关节镜早已实现国产化,市二医院骨科就拥有5台,还都是连着高清电脑能同步录像的。“现在每天做十几二十台关节镜手术是常态。”陈顺有说。

“这30年来,随着医疗设备革新,骨科得到长足发展。”陈顺有回忆,他刚来医院时,老主任告诉他,以前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少有开展,而且还经常是医生与铁匠一起加工手术器械后,再带回医院消毒使用。如今,各式各样的骨科耗材实现国产化,价格还便宜,像关节置换这样的手术,医院一年能做四五千台。

多年前,诊桌上摆着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老三样”,如今B超、CT、核磁共振助力医生精准查找病因。陈顺有说,医疗器械的革新见证着福州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30年·30事|30年来,福州卫生健康事业迅猛发展如今,市二医院关节镜手术用上先进设备。

人才科室篇:

从3人“偏门”小组 到18人重点专科

30年前,福州市第一医院还没有专门的肾内科,尿毒症被当作“绝症”。20岁出头的青涩小伙杨枫毕业后被分配到市一医院大内科。在那个年代,他本科毕业,已算是千挑万选出来的人才。

“当时肾内科只是大内科里的一个组,病人少,考试难,很少有人愿意选择这个方向。”杨枫回忆,在多个组轮转多年后,1996年他选择了“偏门的”肾内科组,整个小组就3个人。

当时,大多数尿毒症患者倾家荡产也承受不起血透的费用,医院里也仅有3张血透病床挂在泌尿外科。到了2000年,国家对肾病更加关注、重视起来,加上医保制度逐渐完善,耗材逐渐便宜,选择做血透的病人也多了。

2003年,市一医院肾内科独立成科。2009年,杨枫任肾内科主任兼血透室科主任。2012年9月起,为避免因病致贫,我市创新开展血液透析新农合优惠救治项目,市一医院等医院被列为定点救治医院,为新农合尿毒症患者提供每周2次的免费血透治疗,年度报销封顶线统一提高至10万元。这样算下来,尿毒症患者一年血透和药物只要1.5万元左右。

30年·30事|30年来,福州卫生健康事业迅猛发展如今,市一医院的肾内科团队已壮大。

能做透析的患者越来越多,市一医院血透室的病床2009年有7张,2012年有40张,如今已有88张。肾内科也逐渐吸引人才,从仅有3名本科医生的小团队,壮大到现在18名医生大团队,其中15人研究生毕业。杨枫说,目前科室血液透析机台数、透析人数在全省排在前列,位居福州第一位。

记者了解到,今年福州还将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加大专科建设力度。

传染病防治篇:

目前疫病防控能力 30年前无法想象

说起乙脑、流脑、脊髓灰质炎、霍乱等传染病,年轻人可能很少知道。而在30年前,这些传染病仍然流行。

“我刚参加工作时,一个晚上能接诊十几个流脑患者。”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肝内科学科带头人林明华主任医师回忆,1983年,她到福州市传染病医院工作(现在的孟超肝胆医院),有时整个病区都是乙脑患者。而与肠道传染病有关的霍乱、伤寒、甲肝等传染病也在流行。

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政府狠抓计划免疫工作,霍乱病例从2000年之前每年几百例,到近10年每年霍乱病例为个位数。脊髓灰质炎基本被消灭,流脑和乙脑也几乎绝迹。

让林明华感触很深的,还有开展乙肝免疫工作的巨大成效。

“数据显示,一般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携带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9%~ 10%,降低到现在的5%~6%。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乙肝病毒新发感染率大幅降低到1%以下。”林明华介绍,历史变化的节点就在1992年。

1992年,我市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管理,2003年纳入儿童计划免疫,免费为所有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

福州晚报1992年一则新闻报道中提到,“市卫生局部署工作中强调,当年要求全市新生儿和学龄前儿童的乙肝疫苗接种率达到60%以上”;到了1995年,本报报道“福州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已达95%以上”。

30年·30事|30年来,福州卫生健康事业迅猛发展1990年,福州市传染病医院的医生在五一广场义诊。

“传染病谱系的改变,说明了几十年来,市政府、卫健部门高度重视传染病防治工作,使我市的传染病综合防治能力不断提高,计划免疫工作全面加强,有力保障了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林明华说,就拿新冠肺炎来说,虽是新发的传染病,但很快市民们便有了免费疫苗可接种,能享受免费核酸检测,健全的防疫机制也能及时发现传染源并予以隔离,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这些都是30年前无法想象的。

据了解,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福州市卫健系统始终坚持“一盘棋”谋划,做好“防”的工作,提升“控”的能力,拥有55家核酸检测机构(不含省属),建成3个城市核酸检测基地,高峰时期全市设置239个接种点。截至5月25日12时,全市累计接种新冠疫苗1885.9万人次。

记者 陈丹

责任编辑:马春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