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引擎 “智慧海洋”主题论坛侧记
“智慧海洋”主题论坛上,海内外嘉宾就发展海洋经济展开研讨。记者 郑帅 摄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之一,蕴含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18日举行的21世纪海上合作委员会“智慧海洋”主题论坛上,主题研讨环节邀请中外专家学者,以及政府部门、机构、企业代表等“云端”相聚,围绕智慧海洋建设分享各国实践成果与探索经验,共同探讨海洋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合作
破解发展困境
海洋覆盖了地球70%以上的面积,是人类的生命之源。然而当前,过度捕捞、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时有发生,海洋保护形势严峻。
会上,嘉宾们结合各国探索谈解决之道,其中,强化交流与合作成为高频词。
“海洋经济发展有赖于健康的海洋环境。”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驻华大使刘娜介绍,海洋经济占该国GDP比重达81%,但当前该国也面临海洋治理之困。
她表示,作为加勒比地区首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的国家,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十分期待与中国有更深入的合作。“这些年,中国在科技发展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希望双方未来可以在海洋技术方面多开展交流,围绕海底采矿、海水养殖等领域展开更多共同探索。”刘娜表示。
缅甸近年来则主要面临海洋污染的困扰。在缅甸仰光市城市发展委员会公共关系和信息部副主任梭·昂看来,科学的海洋空间规划有助于破解这一困境。
“通过科学调研规划,将海洋空间划定为合理的功能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集合多方的力量与智慧,向更多先进的国家、地区学习。”梭·昂表示,此次论坛的举办为各方搭建了一个开放共享的交流平台,“希望有机会,大家可以来到缅甸一同探求发展之道”。
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哥斯达黎加一直是国际合作的积极参与方。哥斯达黎加驻上海总领事何思明介绍,去年,哥斯达黎加推出可持续海产品标签“Pura Vida”,希望借助统一的认证标志来识别符合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和环境责任条件的国家海产和水产养殖产品,助力海产和水产养殖产品可持续生产。
关键词:科技
激活发展潜能
破解制约海洋发展的瓶颈,赋能海洋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同样是嘉宾们关注的焦点。
对于时下热门的“双碳”探索,厦门大学环境科学系主任陈能汪将目光聚焦在蕴藏巨大“增汇”潜力的滨海湿地,并依托数字技术开展数字碳汇探索。
他介绍,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开展红树林研究植被结构,可为植被生长演绎提供精细化监测;通过开发碳汇评估模型,构建滨海湿地碳汇核算方法体系,还能获得相关参数的时空分布与连接变化。“经长期调研积累,数字碳汇项目通过融合多种数字技术,形成一套高效率的滨海湿地监测评估信息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推广前景。”陈能汪说。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西北太平洋行动计划特别监测与沿海环境评估区域活动中心高级研究员寺内元基长期从事海洋富营养化研究,他重点关注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广泛应用。
寺内元基介绍,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对水质进行评估,结合两种遥感算法,分析海洋卫星数据,能预测区域水质变化趋势。“我们在对渤海区域水质进行评估时,惊喜地发现其富营养化浓度在近年来有所降低。”他表示,很高兴能看到这一进展,这得益于中国政府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清洁城市,蓝色海洋”项目顾问阿尔弗莱德·中妻重点关注“海洋塑料垃圾”问题。他认为,在解决海洋塑料垃圾方面,各国的解决思路和框架大体相似,更多地采取完善垃圾管理体系和推进智慧管理进程来避免垃圾的二次污染。
关键词:福州实践
贡献发展新模式
着力保护海洋环境的同时,更好地挖掘海洋潜能也是论坛探讨的主要话题。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福州正全力打响“海上福州”“数字福州”国际品牌,在向海而兴的探索中,涌现出了一批智慧海洋领域的“福州实践”成果。
作为福州现代渔业“走出去”的先行者,宏东渔业分享了其在智慧海洋领域的最新探索——“宏东号”深海智慧渔旅平台。
宏东渔业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忠杰介绍,该平台外观似船、体型庞大,配套30个深海养殖网箱,配置自动化投喂、起捕、环境监测等设备及观景、垂钓平台等。
“我们秉承智慧海洋,科技养殖的理念,利用互联网和5G技术,通过渔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的方案,实现养殖产业的数据化、标准化、溯源化。”陈忠杰介绍,通过打造集科技养鱼、休闲渔业、海洋科普产业金融等为一体的平台,有助于提升渔业发展的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
上联卫星,下接船舶,建立立体观测网,在渔船上也能开直播……18日的活动现场,福州达华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总监曾忠诚向嘉宾们展示了福州智慧海洋应用场景。
瞄准海洋信息产业领域,达华智能先试先行,通过宽带入海上渔船,打破海上渔民信息孤岛,为渔民提供高通量数据通信服务,目前已覆盖全球主要渔区,将打造海洋信息产业发展的“福州模式”。
谈及未来,曾忠诚表示,达华智能将依托达华卫星产业园,围绕海洋装备、涉海服务、涉海加工、卫星产业等领域打造海洋信息产业链,吸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入驻福州,合力推动传统涉海产业转型升级,并将这套“福州模式”向全国推广。(记者 林瑞琪 蓝瑜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