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开展核酸采样。彭莉芳 摄
5年前,黄超艳入职福建省司法戒毒医院。“我们的护士服是浅蓝色,是白色传统护士服和藏青蓝警察服的结合。”从小向往警察工作环境的她,调侃自己在36岁“圆了梦”。
作为福建省唯一的一所公益一类专科戒毒医院,护士、医生与民警一起办公,是这儿的一大特色。黄超艳介绍,医护人员负责戒毒人员的身体治疗,民警确保院内医护人员与戒毒人员的安全稳定。
福建省司法戒毒医院,一名护士正在检查医疗设备。彭莉芳 摄
12日,记者走进位于福州市的福建省司法戒毒医院。院内的三层高的门诊大楼与普通医院无异,楼内设有内科、精神科,医学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诊室,CT机、DR机、彩色多普勒机等医疗设备一应俱全。但相邻的住院楼,却格外安静,高墙森严,大门紧闭。楼内的24小时监控室,将每个病房的情况实时反映给医院的值班民警。
黄超艳说,在住院楼,护士不会与戒毒人员单独接触,进入病房提供医疗保障时,需经过重重门禁,还必须在民警和医生陪同下进行。
抽血、挂瓶、常规治疗……黄超艳总结,从临床护理角度,大家的工作内容与在普通医院无异,但工作环境的特殊性要求戒毒护士处处留心。她坦言,毒品对大脑中枢神经会造成损伤,影响戒毒人员的精神状态,“离开病房时,护士带进去的物件都需点数,一根棉签、一个针头都不能留下。”
护士郑媛媛曾在监狱医院工作过,但她第一次看到戒毒人员手臂上密布的针眼时,有些不淡定了。抽血时她不得不避开针眼和被破坏的血管,“肉眼看不到可注射的静脉,得用手摸,慢慢找。”
护士们身着蓝色护士服合影。彭莉芳 摄
“那时自己给自己很大的心理压力。”郑媛媛担心戒毒人员情绪的不可控,也担心“所有侵入性操作过程中的传染病风险。”不过随着与戒毒人员的接触,郑媛媛逐渐放下心理包袱,意识到他们也是普通人,想回归正常生活,“我们在护理时,处处留心;心理上,处处关心,不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
福建省司法戒毒医院目前共有8名护士,半数为“90后”。郑媛媛的这一内心历程几乎是大家共有的心理曲线。
护士廖美华有8年的综合医院护理经验,入职福建省司法戒毒医院2年后,最大的改观是,“外界会觉得吸毒人员恐怖,但他们也是普通人,清醒过来后也想回到正常生活。”廖美华感慨,他们会后悔染上毒瘾,会担心戒断后禁不住诱惑复吸,会害怕回归社会后原先的朋友不接受自己,会让家人瞒着孩子说“吸毒不好,别让小孩知道”。
“他们几乎没有倾诉对象。”廖美华会耐心倾听,给出建议,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对生活和未来产生正确的认知,“看到他们在变好,觉得自己的工作有意义、有成就感”。
护士们投身周边社区抗疫一线。福建省司法戒毒医院供图
类似的心理疏导是福建省司法戒毒医院护士的必修课。黄超艳表示,戒毒人员在社会和家庭都遭受了很多歧视。简单的关心举动,对他们身心的恢复很有帮助。
疫情下,除了接收戒毒人员诊疗,戒毒护士还会支援戒毒场所,开展医疗业务和卫生防疫工作,并面向社会提供医疗服务。戒毒人员和一般人群比起来,由于长期吸食精神活性物质,情绪容易波动,有时甚至不愿意配合治疗。黄超艳说,作为临床一线工作者,要在平常工作中观察,病人是否按医嘱服药、进行恢复训练,找出私下不配合治疗的情绪波动者,再联系民警一齐进行心理疏导,找出情绪源头,及时解决。
虽然工作节奏与综合性医院有所区别,但疫情下,戒毒医院严格的闭环管理,让护士们不得不以两周为一个单位周期,无法陪伴在家人身边。黄超艳记得,两年前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她近一个月没回家。
但黄超艳不后悔,“戴上护士帽就是护士,我要对得起这一身衣服,完成自己的工作。”黄超艳说,这是她与同事们对南丁格尔精神共同的坚守。(彭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