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内首个!闽侯小箬这个小山村解锁乡村振兴“幸福密码”
日前,省内民主党派首个乡村振兴辅导站——农工党闽江学院支部乡村振兴闽侯辅导站及乡村生态景观国家创新联盟基层示范点在闽侯县小箬乡湖柄村挂牌成立。
▲(农工党闽江学院支部乡村振兴闽侯辅导站及乡村生态景观国家创新联盟基层示范点挂牌成立)
▲(农工党闽江学院支部乡村振兴闽侯辅导站•小箬乡供图)
乡村振兴辅导站是闽江学院农工党员在省科技特派员制度上所作出的一种创新模式。
作为省内民主党派首个乡村振兴辅导站,未来,该辅导站将通过推进产学研一体化,实现人力、智力资源和地方乡土产业、文化的共建共享,进一步促进小箬乡及周边乡村的全面振兴,从而打开地方和高校携手共同谱写新时代校地乡村振兴成果新篇章。
▲(闽江学院党委统战部部长路琴,农工党福州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市人大常委潘俏黎,闽侯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林小迓,闽侯县政协副主席黄敏、林岩峰参加挂牌仪式•小箬乡供图)
5月6日,记者来到小箬乡湖柄村探寻其特色乡村振兴路径↓↓↓
“箬江蓝”
蓄力海洋文明振兴
走进湖柄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清澈明净的湖水,以及一处名为“箬江蓝”的二层新式建筑。
▲(伫立于牛头山脚下的“箬江蓝”)
“箬江蓝”是集书屋、会议室、民宿、茶馆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外面空地上还摆放着休闲桌椅,可供农闲时村民们泡茶闲聊,俨然已成为村里娱乐消遣的好去处。
▲(“箬江蓝”集书屋、会议室、民宿为一体)
湖柄村党支部书记林坚:
“‘箬江蓝’的‘箬’是小箬的‘箬’,‘江’是我们位于闽江边,‘蓝’是代表海洋文明的海洋的蓝。这里原先是我们的旧村部,年久失修。2020年,我们实施美丽乡村再提升(二期)建设工程,对旧村部进行修缮改造,将其打造成现在的‘箬江蓝’。同时,进一步优化周边绿化环境。这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生活,也大大提升了湖柄村村容村貌。”
▲(“箬江蓝”设置有休闲桌椅,可供村民泡茶闲聊)
▲(“箬江蓝”设置有户外休息亭)
此外,“箬江蓝”还承载了湖柄村及小箬乡相关文化遗址与美丽风光的展示功能。其中,湖柄村牛头山遗址蕴藏着的四千年海洋文明,是湖柄村乡村振兴发展的文脉优势。
▲(牛头山遗址)
牛头山遗址位于湖柄村后东侧,面积约1万平方米,文化层厚1—1.5米,属贝丘堆积型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79年首次发现,1989年被列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间上,它纵跨3000多年,上溯夏商时期,下至新石器时代晚期,保存着青铜器文化、海洋文化的独特印记。
▲(修缮改造中的牛头山海洋文化馆)
“为进一步保护牛头山遗址的海洋文明,我们启动了牛头山海洋文化馆改造项目。”林坚告诉记者,海洋文化馆改造项目选址于牛头山山顶的湖柄村旧小学,规划划分海洋历史变迁室、青铜器时代室等,将对乡村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同时引进全息投影技术全面展示人文小箬以及厚重的遗址文化。
▲(牛头山海洋文化馆项目效果图•小箬乡供图)
“牛头山遗址的海洋文明是我们宝贵的文化财富。未来,我们将在辅导站的指导之下,充分利用这个文化优势,把这里打造成湖柄的一张旅游名片,推动文化振兴。”林坚说。
生态绿
助推农文旅产业振兴
站在海洋文化馆改造项目楼顶俯瞰湖柄村,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连片平坦的沃野,那是湖柄村农业发展的最大利器。
▲(俯瞰湖柄村连片平坦的沃野)
湖柄村全村土地总面积3500亩,其中耕地面积680亩,村内经济来源以种植橄榄、蔬菜为主。
▲(村子发展越来越好,村民安居乐业)
近年来,湖柄村两委积极对接引进农业企业,通过流转土地建设标准化蔬菜基地和反季节蔬菜大棚为农业发展注入活力。
目前已流转土地 56亩,带动农户8人,每人年增收17500元。
▲(林坚介绍湖柄村乡村振兴项目相关情况)
湖柄村党支部书记林坚:“目前,湖柄村现有的农旅大棚约15亩,主要用来种植反季节蔬菜等,下一步,将逐步发展集观光采摘、旅游度假、劳技体验等为一体的乡村田园旅游基地。”
▲(中平溪旁的法治公园干净整洁)
此外,“中平溪湖柄段整体景观提升及沿江沿线绿化整治项目”“湖柄村农房斜屋面改造工程”等乡村振兴项目也已建设完成。
▲(湖边栈道与凉亭)
该项目在原中平溪河道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中平溪河道沿线生态景观,打造连接大坂、湖柄、小箬的中平溪景观中轴。
▲(湖柄一隅)
省级乡村振兴实绩突出村、市级乡村振兴试点乡镇建设村、县级乡村振兴试点村……近年来,丰富的海洋文化和宝贵的生态资源为湖柄村的发展创造机遇,也渐渐成为乡村振兴的“富民红利”,持续奏响湖柄村的蓝绿乡村振兴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