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新课标对体育课的运动负荷标准做了界定,提出每节课应达到中高运动强度,班级所有学生平均心率原则上在每分钟140~160次。
这个标准是何概念?对孩子来说会不会太高?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运动健康门诊副主任医师林建珍表示:这个强度适合大多数青少年群体,如果孩子的身体比较特殊,比如体能较弱或有基础病等,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资料图
青少年运动量普遍不足
林建珍介绍,随着进入青春期体内激素发生变化、学习压力增加等,青少年可出现焦虑、抑郁等各种心理障碍。而运动对改善青少年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包括可促进骨骼发育、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近视发生、改善睡眠质量、增强抗挫折能力、增进同学间友爱等。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0年11月发布的《关于身体活动和久坐行为指南》中就指出,青少年每天至少要有60分钟中等到剧烈活动的有氧运动,每周三天做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力量训练,避免久坐。
“但在过去,青少年的运动量普遍不足!”林建珍介绍,据2020年WHO发布的《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全球趋势:基于298个人群研究、160万参与者的综合分析》显示,全球超过80%的青少年运动量不足,全球每5名青少年中,就有4人运动量不足,且影响健康。女孩子尤为严重。
“体育锻炼主要通过有氧运动,提高学生的心肺耐力,心肺耐力就是心脏的马力,能参与决定一个人所能运动的最大强度,比如一口气爬5层楼不费劲的人比爬2层楼就气喘的人要健康。”林建珍指出,如果体育课不被重视,常常被占课,或者学生的运动量过低,甚至不能出汗,就达不到足够的锻炼效果;如果运动强度过大,可能出现心脏风险。
三种方法判断运动强度够不够
如何判断运动强度能否承受?林建珍介绍,主要可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来判断:
一是用心率来计算
人体运动最大强度时的心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下降。判断公式为:最大心率预计值=220-年龄。若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为中等强度,70~85%为高强度。“因此,140~160次/分的心率,对于青少年是能接受的中到高强度。”林建珍表示,这个心率值,对于一般中年人来可能就是无法耐受的强度了。
二是用运动形式来看
对于青少年,中等强度运动包括:速度约6~7公里/小时的快走、13~16公里/小时的骑行,非竞技性的体育基础训练(如游泳、各种球类、武术和跆拳道等)。高强度运动包括至少8公里/小时的慢跑以及约20公里/小时的骑行,还有坡度大的登山和远足、竞技性的体育训练等。
三是用自我疲劳量表(Borg评分)判断
该量表用运动时自我感觉有多用力来打分,6~8分为“极轻”,19~20分为“极用力”。心率在140~160次/分,大概在14~16分,主观感受从“有点用力”(可流畅对话不能唱歌的呼吸程度)到用力(不能流畅对话的呼吸程度)。
林建珍认为,经过锻炼前的热身准备和锻炼后的放松恢复,心率在140~160次/分的锻炼目标,对于大部分健康的青少年来说,属于中等到高强度,是安全、可行、有效的,家长可放心并支持学校开展体育健康课。
对于一些运动不耐受的学生,比如平时较少活动、有基础病,或运动后会出现过于疲劳甚至胸闷、心悸、头晕、黑朦、哮喘等意外的,要到医院通过心肺运动试验等专业测试排除运动相关风险,评估自己的中等强度对应心率,并制定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
(福州晚报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陈宇娟 福建省级机关医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