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第一!鼓楼列全国创新百强区第18名
区域竞争,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6日,“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发布,对全国906个地级市市辖区创新实力进行综合评估,鼓楼区排名全国第十八、全省第一。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创走廊孕育前行动能、新能源创新中心抢占发展先机、创新主体激活发展动力……鼓楼区创新活力竞相迸发,高质量发展如虎添翼。
鼓楼区新能源科创中心一期。记者 池远 摄
产业升级
新能源科创中心抢占先机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建立支撑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科技创新体系,推动能源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信息技术及产品与清洁低碳能源融合创新。
发展新能源产业,是必经的绿色之路,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以“三方向、三中心”为规划目标,鼓楼倾力建设新能源科创中心,聚焦储能系统和智能电网、燃料电池、氨氢催化剂、能源数据服务领域,力争未来5年~10年形成在全国富有特色的新能源技术研发转化中心、新能源产业总部集聚中心、新能源运营管理中心。
瞄准目标,切换赛道,鼓楼在产业升级上取得先机。一家家新能源企业入驻,加速创新业态集聚。
作为世界500强第101位的大型国有能源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全资下属企业,福建国电风力发电有限公司加速落地新能源科创中心。“我们拟投资15亿元,通过整区集中推进试点,降低城市用电成本,创新光伏建设模式,提升可再生能源电力发电比重,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拓展发展新空间,新能源科创中心一期载体正祥西江月即将启用,正谋划新建催化剂中心周边14亩地作为二期载体,联动鼓楼科技商务中心、鼓楼科技大厦、华润万象城商务区等周边楼宇一体化发展,形成新能源横纵集聚带。
培育发展新优势,新能源产业链已注册落地福建科讯新能源有限公司等8家公司,注册总金额达4.89亿元。鼓楼还积极开展产业链座谈会、论坛、对接活动,为企业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推动生态合作伙伴实现资源联动和共赢发展,计划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举办新能源论坛。
打造标杆
科创走廊引擎轰鸣
当前,福州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科技创新集聚地。立足标杆节点打造,鼓楼建设科创走廊的“引擎声”轰鸣——
聚力打造一个品牌。通过科学整合、汇聚资源,以“一轴多节点”为支撑,形成“楼圈园港廊”协同发展格局,初步打响鼓楼科创品牌。
谋划攻坚一批项目。新能源科创中心加快建设,福州法务区建成运行,强化招商项目攻坚……2021年,科创走廊已落地42个项目,总投资97.17亿元。
创新搭建一些平台。建成首个鸿蒙开放实验室,促进上下游关联行业及项目对接;建设全省第一家软件产业共享开发空间,带动形成良好的软件产业生态。
高效凝聚一份合力。与闽江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中科院物构所战略合作,组建科创走廊专家智库……深化校地、院所合作,以智库力量助力科创走廊建设。
沿着这条科创走廊,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创新驱动的“新引擎”越发强劲。
“科创走廊营造了良好的创新氛围,给企业引进人才、产学研对接带来极大帮助和便利。”在福建榕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和科创走廊建设“共成长”,是一场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
作为成长于福州软件园的软件行业龙头企业和“数字中国”建设长期服务商,榕基软件专注于行业应用软件研发、系统集成和运维服务,获评“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我们抓住科创走廊建设机遇,全力打造研发服务中心,为研发能力提升提供坚强支撑。”榕基软件公共发展部蔡哲瑜说。
目前,鼓楼区科创走廊内新建载体面积52.7万平方米,新增高层次人才1670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73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4家,市级以上行业技术创新中心7家,省级以上新型研发机构7家。
汇川物联研发的远程摄像头。记者 池远 摄
活力迸发
创新主体蓬勃发展
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赛迪创新百强区(2022)共拥有9.7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国总量的44%,成为创新主体蓬勃发展的重要载体。
在鼓楼,一批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扩大生产和研发,不断攀登科技高峰。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672家、科技小巨人企业80家,数量均居全市第一。
作为专业提供远程视频监控测量技术方案的企业,汇川物联的关键技术应用填补远程视频监控测量领域的空白,今年斩获工信部“数字技术融合创新应用典型解决方案”。
十余年来向“新”而行,已经发展为国家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汇川物联,没有停下创新的步伐。鼓楼科创走廊上,汇川科技中心大楼正在加紧建设。
“新大楼将支撑我们今后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让公司离‘视频监控测量领域的引领者’的目标更进一步。”汇川物联相关负责人说。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日益增强的背后,是一系列激发创新活力的真招实招加速落地。
鼓楼深入实施“数字精英孵化计划”“苗圃计划”“榕树计划”和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创新成长链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创新培优链;
依托福州法务区,加速推进福州国际法务人才驿站建设,引进法务、泛法务人才2514人,吸纳“线上+线下”428家机构入驻,已为360多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及服务;
搭建港廊对接平台,在朱紫坊基金港开展政金企活动25场,与海峡银行合作推出科创走廊“片区化”金融助理服务,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
科技创新之树的长青,离不开持续培育创新土壤。从法律保障到金融“输血”,从平台搭建到人才服务,在多重红利的激发下,鼓楼处处涌动着创新春潮,创新前景更加广阔。(记者 莫思予 林晗 通讯员 彭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