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工艺美术大师创作的寿山石雕,实物藏品售价几万元,甚至近百万元,非常人所能负担。不过,通过一项“区块链+非遗”技术,普通人花费不到100元也能拥有这样一件“限量版”数字藏品。实现这项技术的,是位于福州软件园的百谷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2021年10月,该公司搭建百谷王数字艺术平台,致力于传播非遗之美,推动文化传承。“大数据时代,万物皆可数字化!”百谷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兵介绍,除了寿山石雕,他们还对浦城剪纸、福建漆画、松溪版画、建盏、畲族银雕等非遗艺术品实现了数字化转化。
单纯的数字化背后存在隐患。刘兵说,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获取数字作品提供了极大便利,但同时也为非法复制和盗版传播等行为的泛滥提供了环境。究其原因,一是多数网民版权意识淡薄,二是维护数字版权存在确权难、成本高、取证繁琐等诸多问题。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恰恰为推动数字版权保护提供了有利技术手段。
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中,除了数字作品内容被存储到区块链节点上,版权信息也会记录其中。如此一来,所有关于数字作品的操作与交易信息,都可以被具有权限的管理人员追踪,将数字版权损失降到了最低。另外,所有存储在区块链上的版权信息都会被加密,只能通过密钥管理,通俗地说,就相当于给数字藏品赋予了“身份证”。
百谷王公司通过“区块链+非遗”技术推出的数字藏品广受欢迎,平台首发作品《浦城剪纸·百年荣光》数字影像,上线当天销售额就突破1万元,15576份商品10天售罄。
《浦城剪纸·百年荣光》是国家级非遗·浦城剪纸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周冬梅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作。其数字影像藏品,依托区块链技术制作成年轻人喜爱的数字艺术品,在诠释数字艺术的同时,让更多人感受非遗之美。
“售价几万元、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非遗艺术品,对许多收藏爱好者来说,是可望不可及的。而一模一样的数字藏品,只要几十元,或者一两百元。”网络买家林先生说,数字藏品的出现,给非遗艺术的传播增加了渠道和载体。
刘兵介绍,数字技术和纸张一样,都只是一个载体,当大家喜欢的非遗艺术品,以数字藏品的形式出现在手机客户端里的“我的藏品”页面上时,也实现了非遗艺术走进千家万户。(记者 黄芳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