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互联网赋能 长乐纺织向智能化高端化迈进
长乐空港工业区恒申纺织。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来闽考察时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找准在服务和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定位,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
牢记嘱托,砥砺前行。长乐以数字福州建设为引领,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积极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操作链,推动纺织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加速打造功能性新材料世界级产业集群。
坚持创新驱动 纺织企业数字“蝶变”
走进福建长源纺织有限公司绿色制造示范车间,看不见传统纺织业的棉絮纷飞、人头攒动,眼前是一幅科技范十足的生产景象:上千台纺纱设备有序运转,生产信息主控室电脑屏幕及车间数字化信息看板上跳跃着品种、产量、质量、能耗等集成数据;车间空中自动轨道源源不断地输送着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在纺纱工序流程之间精准对接到位;自动包装机机械手轻松高效地完成产品包装码垛操作……
这样的“蝶变”源自于长源纺织实施5G工业互联网平台+智能化纺纱生产车间项目,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纺纱装备,建成融合自动化、信息化、数据化、智能化于一体的纺纱生产线,让“千人纱、万人布”的传统纺织业变得“轻盈”:车间万锭用工从35人减为22人,产品综合优等品率从88%提升到95%,一等品率从98.7%提升到99.6%,生产效率稳步提升。这一数字化模式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处于较为先进的水平,去年被工信部列入为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方向的试点示范项目。
工业互联网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作为长乐棉纺行业的领军企业,长源纺织坚持创新驱动,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理念为引领,用工业互联网思维推动传统棉纺生产流程优化提升,积极探索传统纺织制造迈向数字“智”造的成功路径。不仅如此,长源纺织还与东华大学、闽江学院、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研发出抗菌、吸湿等满足抗疫需要的纺织纱线,应用于防疫纺织品生产领域。
当前,以5G、云计算、大数据、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点,新型工业化进程正在加速,催生出许多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福州市选择纺织产业集聚度高的长乐开展试点,通过数字赋能先进制造业专项行动,长乐区现已打造了8个数字化示范车间和5个智能化工厂,建成具有一定规模、赋能作用较强的平台8个,助力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
实现互联互通 重塑产供销体系
打开“辅布司”APP对接与需求相符合的生产厂家,再打开智旦“货运宝”APP匹配距离最近、运费最优的货车“拼车”出货……在长乐,工业互联网不仅让企业内部转型升级,也让企业之间互联互通,改变了纺织业的产供销体系。
近年来,福州市积极探索用工业互联网打通产业链供应链操作链,打造长乐区纺织工业互联网平台。如今,该平台已服务企业近500家,连接纺织设备6500余台,涵盖化纤、纺纱、 织造、染整等多个纺织细分行业。同时,平台作为国家标识解析二级标识节点(福州)的重要入口之一,已完成200余万工业互联网标识的注册及解析。
“工业互联网打破了企业之间数据互认壁垒,实现了数据互联互通。”恒申合纤总经理梅震告诉记者,借助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客户凯邦建立产品条码解析规则,恒申生产的切片产品运抵凯邦后直接扫码入库,即可实现供应商、光泽度、物料编码、包重等信息的录入更新,系统自动安排后续生产环节。如此一来,产品入库时间缩减60%,整体成本降低3%。
从一根蚊帐丝做起,长乐纺织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仅功能性纤维领域就有关联企业超1000家,总产值超2000亿元,打造了包含化纤原料、棉纺、经编、花编在内的功能性纤维制造完整产业链条,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花边面料生产基地,约占全国产能的60%;全球最大的锦纶长丝生产基地,年产150万吨,约占全球产量的40%;全国最大的化纤混纺纱生产基地,产能超700万锭,产量超300万吨,约占全国50%。同时还拥有恒申、永荣、长源等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行业龙头企业,超70家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对全球己内酰胺、黏胶、锦纶民用丝、经编、花边等产品市场拥有话语权。
如今,借助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孪生技术,长乐纺织业实现全供应链与产品销售的管理与优化,平均减少60%以上的一线操作人员,节约能耗20%,构建更贴近市场、更精准、更快速的产品开发、制造和销售体系,闯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 颜澜萍/文 池远/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