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乡村振兴 福州人才 福州都市圈 金融
榕视频 讲述福州 乌山时评 听福州 福州365·百姓

台江史志 | 疍民:汉族的支系群体

2022-03-16 10:21:16来源:台江史志微信

开栏语

闽江沿岸,曾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被称为“水上吉普赛人”,逐水而居,以船为家,以渔为业,自古备受歧视,被唤作“疍民”,社会地位低下,经济收入微薄。

福州市台江区,由于其“有台临江”的独特地理位置,疍民也为数众多。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疍民们陆续上岸,建立新的家园,尤其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后,绝大多数疍民开启了陆上新生活。

即日起,台江史志开设新栏目“疍民新生”,以台江区疍民为主体,讲述这个特殊群体从苦难过往到幸福新生的变迁故事。因关于“疍民”的史料记载较少,本系列主要从采访专家学者、查阅相关研究文献,以及走访上岸疍民等形式展开讲述。

【第一期】

疍民:汉族的支系群体

台江史志 | 疍民:汉族的支系群体闽江畔的疍民。张斌 摄

据《辞海》释义:“疍民是过去广西、广东、福建沿海一带的水上居民。”

疍民,也称为连家船民,是区别于岸上居民的一类特殊群体。“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以船为家,终日漂泊”,是疍民的真实写照。

台江史志 | 疍民:汉族的支系群体19世纪中叶,福州西南郊外,闽江景色。江边整齐停靠着疍家小船。(图源:卢公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1865年版)

“疍民”的名称,早期文献称之为“蜑民、游艇子、白水郎、疍户、疍族”等。

有关福建水上居民的最早记载出现在唐代,时称“游艇子”,据《北史·杨素传》记载:“泉州(今福州)王国庆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时南海先有五六百家居水为亡命,号曰游艇子,智慧、国庆欲往依之......”宋代时又称“白水郎”,据宋代梁克家《三山志》卷102记载:“白水江,旧记(侯官)县东北百七十里,《寰宇记》白水郎夷户也,亦曰游艇子,或曰卢循余种,散居海上......”清代《侯官乡土志》《闽县乡土志》则以“疍户”称福州本地的水上人家。

晚清近代,闽江口沿海地区(尤其是福州)岸上的汉人对这些水上人家出现了一些歧视性的称呼,如“曲蹄、科题、课黎”等,如光绪《侯官乡土志》卷5记载:疍人以舟为居......间有结庐岸上者,盖亦不业商贾,不事工作,闽人皆呼之为曲蹄。”近人陈文涛《福建近代民生地理志》记载:“疍族,以其生长船中两足俱曲,故曰‘曲蹄’。”又云“福州所谓曲蹄即为疍族”。这一称呼带有明显的侮辱和歧视之意。

台江史志 | 疍民:汉族的支系群体位于闽江万寿桥旁的台江码头,是20世纪初福州最繁荣的物流集散地,周边也停靠着众多的疍民船只。(1900-1910年,汤姆·希拉摄)

关于福州疍民的起源,也是众说纷纭。有观点说是被汉武帝灭国的闽越人后代,有观点称是东晋时期反抗晋朝失败而逃亡海上的孙恩、卢循军队残部,还有观点认为是王审知入闽时被夺去田地、驱入水中的福建原住民,以及元朝灭亡后为避汉人报复而下水的蒙古人后裔、元末明初兵败下水的陈友谅余部等。

对此,闽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山表示,主流观点认为“福州疍民是闽越后裔”。他补充说,疍民不是一次性形成的,历史上多次遗民、难民和移民,选择浪迹江河,聚群水居,成为独特的水上居民。

台江史志 | 疍民:汉族的支系群体闽都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林山。(叶诚 摄)

闽江学院历史学教授林秀玉也认同这一观点。在她看来,从已发掘的考古资料及相关古文献来看,闽江流域的疍民,包括原始时期就生息在闽江及出海口的滨水部落,上古夏、商、周三代闽族以及南来之越族,汉武帝平百越后闽越人的孑遗,在此后的几千年间,又掺入了中原南迁汉族人中一些无家可归者,而逐渐形成的一个有别于陆居汉族的水上群体。

福州市社科院历史文化研究所所长杨济亮也在其研究论文《福州疍民考略》中进一步证实了这一观点。杨济亮认为,根据疍民习水居船、崇蛇、崇拜闽越祖先等特征,疍民起源于古时百越中的闽越族。同时,他补充道,疍民除了大众所认知的渔民外,其实他们在不同时期有身份的转变。如宋代曾进入军籍,明末清初曾为海盗,有部分下南洋成了华侨,近代还有部分进入马尾船政局当工人,他们在不同时期为了生存,在国家政策与地方社会的族群斗争夹缝中生存,所以他们的历史是层累的,其文化信仰与认同也是在不断变迁之中的。

台江史志 | 疍民:汉族的支系群体旧时福州万寿桥(今解放大桥)及附近的连家船。(图源:福建省档案馆)

针对“疍民”是否归于少数民族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学界也曾展开了热烈讨论,最终被确认为汉族的一个支系群体。最具代表性的是福州籍学者陈碧笙(1908-1998)的研究,他在其著作《关于福州水上居民的名称、来源、特征以及是否少数民族问题的讨论》(1953年版)一书中认为,疍民早已高度汉化,原生的语言、习俗消失殆尽,已不具备明显的民族特征。

台江史志 | 疍民:汉族的支系群体旧时福州,疍民以船为家。(图源:福建省档案馆)

历史上,福州疍民主要分布于三县洲、帮洲、义洲、鸭姆洲、泛船浦、上渡、中洲岛、苍霞、水部等临江一带,还有南屿、洪塘、马江、亭头、琯头、琅岐以及长乐、永泰、闽清郊县沿江地区。

姓氏方面,福州疍民有几十种姓氏,且多与水有关,如洪山桥多姓欧、池;三保、三县洲一带多姓唐、赖、江、詹;万寿桥下多姓毛、连、丁、官、苏、罗等。

疍民以船为家,生活水上,终日在风雨炎日中奋斗,所以身体结实,面黑如漆,臂力过人。由于长久在船中上限于篷,以致下身较短、腿微弯曲,妇女具有与陆上居民特别不同的“天足”。

相关新闻
本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