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在青山绿水间:画家杨东平笔下的时代气韵
2022年春晚舞台上,一出名为《只此青绿》的舞剧,一经演出便红遍大江南北,它以王希孟18岁时创作的国宝名画《千里江山图》为蓝本,通过舞台演绎,将一幅青峰叠嶂、绿水隐现的青绿山水画卷展现于观众眼前,令人不由得感叹:“江山如此多娇”。
征服观众的不仅仅是节目本身,现象级“出圈”的背后恰是中华民族根植于灵魂深处文化底蕴的反映。当传统美学的浪漫回归大众视野,青绿山水的高古神韵再次涵养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作品《旭日东升 光耀大地》日前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选为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各国政党党际交往的2022年新年贺卡画面。(受访者供图)
《旭日东升 光耀大地》收藏证书(东南网记者 郭晓楷 摄)
无独有偶,日前,一幅取材于福建自然风光的青绿山水画《旭日东升 光耀大地》,被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选为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各国政党党际交往的2022年新年贺卡画面。这幅画的作者,正是福建省著名画家,省政协常委、省美协副主席、省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杨东平。
我省著名画家,福建省政协常委、福建省美协副主席、福建省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杨东平。(东南网记者 郭晓楷 摄)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走进杨东平的画室大厅,赫然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幅名为《有福之州 三山献瑞》的青绿山水画,画中鼓山山脉上祥云缭绕,流水如纺织的白绸飘然而下,镇海楼端坐中央,东边晨㬢升腾,一派紫气东来的祥瑞景象。
一纸青绿,一笔江山,杨东平所作的青绿山水无不来自于闽山闽水对他的滋养和纯化。此次选为中国共产党向世界各国政党党际交往2022年新年贺卡的作品《旭日东升 光耀大地》便是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自然风光的生动写照。不仅如此,他曾荣获“全国中国画作品展”最高奖的作品《闽山情》、《闽山闽水》、2014年应邀为中南海首长会议室创作的《日出东方》、2010年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春色醉武夷》,都是取材于福建武夷山山脉。
2014年杨东平应邀为中南海首长会议室创作青绿山水画《日出东方》。(受访者供图)
“武夷高处是蓬莱,采取灵芽余自栽”,朱熹曾在人杰地灵的武夷山著书立说、倡道讲学,武夷山自古与名家有缘。
杨东平与武夷山的缘分,还要从20世纪90年代说起。当时,杨东平在中央美院学习,周末常陪伴邵大箴、奚静之夫妇到天安门散步,邵大箴教授曾向他建议尝试用青绿山水画来表现八闽大地四季如春的风光。绮丽的烟霞、缥缈的云雾、绵延的峰峦,奇峻的武夷山水令人心驰神往。自1998年杨东平第一次来到武夷山后,山水天然的意趣便使他陶然而醉,此后的二十余年间,杨东平多次前往武夷山采风,每每来时兴致勃勃,归时依依不舍。
心中有丘壑,笔下生波澜。于杨东平而言,只有亲历的感受,才能迸发出激情。在创作中,杨东平为了使山石质感接近天然原貌、画面色彩层次更加分明,通常先用“铁线描”手法勾勒轮廓,再反复上色渲染,染色十多遍也不足为奇。2010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的《春色醉武夷》,便是经过多年写生、创作、再写生、再创作而诞生的画作。
《春色醉武夷》该作品2010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受访者供图)
青绿山水画之雅,不在于繁密,而在于空灵;不在于艳丽,而在于秀润;不在于金碧辉煌,而在于古意高远。如何用传统的青绿浓彩来表达宏大的时代主题?杨东平用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寻找着答案。
“青绿为文,盛世为质”,恰是杨东平的艺术主张,即用古典的形态,描述当下的自然和情怀,既吸收传统养分,又拓展现代意蕴,让青绿色彩发挥优势,让自身的骨气经血融汇其中,方寸之间尽显波澜壮阔的盛世气象。
青绿山水之难,不仅在于技法工巧,还在于颜料珍稀。古画上的青绿色泽可以穿越千年不褪色,是因为青绿山水画大多以名贵的青金石矿物质石青、石绿等为颜料;而金碧颜料又称青金,是以石青和石绿作为主色的基础上,再用泥金色勾染。在杨东平眼中,现成的石青、石绿颜料尚不能很好还原自然美景,往往需要对颜料研磨数百遍,才能使得颜料质地、细腻程度发生微妙的变化,再施以渲染,方能凸显青绿山水璞玉浑金的自然本质。
青绿山水的魅力,来源于古为今用的传承和生生不息的创新,在其浓丽而灿烂的底色中,寄托着泰然自得的意绪和蓬勃升腾的理想,从杨东平《旭日东升 光耀大地》《春色醉武夷》《日出东方》等青绿山水画中,我们亦能够品味到当今时代的盛世和谐之美。
“挽住云河洗天青,闽山闽水物华新”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福建而言,福文化在新发展理念的语境中被不断激活,“闽山闽水”就是“福山福水”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并绽放出朝气蓬勃的生命力,奋力擘画着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壮美画卷。
千百年来,在福建这片以“福”字命名的热土,一个“福”字承载了祖祖辈辈福建人民深厚的情感愿景。“福建拥有得天独厚的福文化底蕴,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福文化。如地名有福州、福安、福清、福鼎,还有泰宁,建宁、宁德、永安、永泰、长乐等等都是八闽人民对‘幸福’的殷切期盼。”杨东平说道。
“知福”“惜福”“积福”“造福”是福文化的主要内涵,在文化表现形式中多以书法、绘画、石刻、雕塑、陶瓷为载体。福文化不仅蕴含于福建优渥的自然资源、水土文脉中,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生动注脚。
作好新时代的“福”文章,就是为子孙后代谋福祉。正如杨东平以“青绿山水”勾勒的青山绿水,笔端挥毫之间,既是钟灵毓秀的“山海画廊”,也是新风正气的“人间福地”。
“作为福建的山水画家应该很幸福的。”杨东平说道,福建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优势为画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而青绿山水画“青”与“绿”的主色调也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发展理念相契合,每一位有追求的画家都应走进大自然,去领悟大自然的灵秀、壮阔,使艺术作品焕发出特有的时代异彩。
“酒香也怕巷子深”,不断推动福文化的表达和传播,是坚定文化自信、凝练“新五福”精神的必由之路。爱拼敢赢的“拼搏福”、海纳百川的“海丝福”、敢为人先的“超越福”、青山绿水的“生态福”、乐善好施的“大爱福”,是八闽大地福建人民的“根”和“魂”,是福建如今高质量发展的丰厚滋养。
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福文化为新时代社会建设注入源头活水,推动着新时代文化事业进而有为、行稳致远。杨东平表示,今后将更加努力致力于中国青绿山水画的研究探索,为推动青绿山水画的国际影响力和福文化的传承创新做出更大贡献。(见习记者 薛莞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