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大的村牌)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存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一看到“南阳”,记者脑中顿时浮现出诸葛亮的《出师表》。这里不是“南洋”吗?怎么就成了“南阳”?
诸葛亮的故乡南阳村怎么会出现在闽侯?
南洋村党支部书记林绍坚介绍,“南阳”是南洋村的古地名,并非诸葛亮躬耕地。《侯官县乡土志》有记载“……南阳,杂姓,百余户……”200多年前的嘉庆年间,一名叫林朝阳的县长写下的南洋纪实性古游记《重修族谱序》中,也提到“余观夫南阳胜地……”他说,从现有的史料中可以发现,南洋清代时名“南阳”是确定的。
“南洋”一名又是从何而来?
林绍坚介绍,从目前的史料来看,最早出现南洋则是在雍正年间《红门山坟契纸约》中“凭中卖与南洋”,但这只是偶然或立契书时的笔误还有待考证。另《闽侯县志》中提及,1984年撤公社改为乡镇,其中竹岐乡有南洋、罗洋等,此时“阳”改成了“洋”,并一直沿用至今。远方来客未入南洋先见南阳。关于“南阳”古地名的探秘,也为南洋村增添了一份厚重的历史感。
南洋村新近建成的绿道,沿着村里两条溪的溪畔,穿村而过。绿道单侧或双侧设置了枣红色栅栏,两边地面还安装了太阳能照明地灯,为人们带来更好的夜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