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沄沄细浪起,杳杳惊鱼伏。惆怅坐沙边,流花去难掬。”七百年前,明人高启的诗句似乎写“尽”了福州流花溪的前世今生。“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流花溪,溪边有花可赏,溪中有花可流。“香积烟雨”、“流花叠影”……一个个诗意名字的背后,是流花溪沿岸一处处特色景点。然而,几年前的流花溪,却让人有些“惆怅”。
飞凤山麓,乌龙江上,一段名不见经传的古水道已静静流淌千年,据说是得到凤凰垂爱的河流,福山福水福地,一批又一批的移民来此定居,“飞凤山青青,乌龙江碧碧,依山筑房舍,面水衍家室”。2016年,仓山区政府公告,正式将此河段定名为流花溪。流花溪全长4362米,是福州仓山区最长的河道,西北始于浦上大桥,与金山公园相连,东南至湾边水闸,流域面积3.98平方公里,规划河宽15~80米,是除光明港之外最宽的内河。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日益加快,且地处城乡接合部周边,流花溪渐渐无水可流,无花可观。临溪眺望,雨污水混排进河,生活污水直排入河,水葫芦茂密丛生,河道垃圾成片,渣土堆积成山,部分河道甚至被完全填埋。古老的流花溪已奄奄一息,水质恶化,黑臭严重,是它发出的最强求救信号。
2016年下半年,福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对全市107条内河主干河道和49条支流共156条内河(含43条黑臭水体)进行系统性综合整治,打响了城区水系综合治理攻坚战,令人欣喜的是,流花溪身在其中,千年古河道的历史性转身,近在咫尺。市水务公司旗下水环境公司勇挑重担,毅然承接起流花溪整治这个烫手山芋。截污、清淤、清疏,污染源治理、城中村改造,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流花溪在一步步蜕变:全长4.3公里的流花溪,由原先的“羊肠水道”,通过沿线征迁、打通水道,河面拓宽为15米至80米,让流花溪与浦上河、台屿河及乌龙江成功“牵手”,水多、水动、水清,美景常驻。
得益于城区水系综合治理,如今,漫步于流花溪公园,水面宽阔、碧波荡漾,两岸青草如茵、繁花似锦,沿线新增绿化面积约17.6万平方米,种植乔木近万株、50多个品种,建有景观桥梁5座,蔚成一片生态带,一座景观河。“花开时,溪水飘着花香;花谢时,溪面流淌着落花”,站在桥头,但见河水潺潺,映衬着岸上绿树成荫,犹如一卷水墨丹青,勾起人无限的怀想,幽静而野趣横生的岸石,驳岸缓坡入水的植物群落……文艺青年拍照的取景框里,是舞姿舒展的广场舞舞队,啪嗒啪嗒打着节拍,与树上的鸟鸣合辙押韵。
城有水则秀,居有水则灵。流花溪润泽的沿线4个村落,均演进为古树掩映、花果飘香的古宅名村,而高宅村最具代表。古河道,古榕树,古寺庙,最美的风景在这里交汇,它串联起地点、记忆和故事。高宅村里,两株千年古榕,老干虬枝,旁逸斜出,形似硕大盆景而“甲天下”。其围径9米多,高20多米,冠幅50多米,枝繁叶茂,根系部分暴露在空气中,盘根错节,攀着驳岸条石扎根进河水中汲取水分。身子一半伸向流花溪,另一半扎在高宅村码头等处,“垂一方之美荫,来万里之清风”。这里原有十几二十株古榕,接踵簇拥,流花溪整治中,人们保护古榕,种下新榕,又新建景观桥连接两岸,形成一座以“甲天下榕”为特色的榕树广场,二十多株古榕近旁簇拥千年老榕,远远望去像是给河道镶了两道绿边。绿荫下的城市,褪去了几分水泥森林的冰凉,添了几分轻松,更添了一些自然的生命力,水潺潺,碧草青青,沿岸而行,步步皆景,闹中取静。
闽江水碧闽山青,如今福州成为全国2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之一。春回榕城,登临飞凤山峦,举目远眺,“柳阴小艇无人管,自送流花下别溪”。高出低处的景致不同,远处近处的色彩相宜。一条平凡的河,也可以拥有独特的故事,希望你下次路过的时候,可以放慢脚步,多听听这条河想要告诉你的,属于它的故事。(记者 陈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