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飞毛腿集团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固原青年陈满库作为班组长正在安排着一天的生产任务,今年是陈满库在车间工作的第三个年头,他从初入职的一名普通流水线工人成长为一名班组长。
这条位于马尾飞毛腿集团有限公司内的生产流水线见证着陈满库的奋斗脱贫路,也是马尾与宁夏固原扶贫劳务协作的一个缩影。
今年28岁的陈满库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初一辍学,陈满库已是家里最高学历,13岁便与父亲到公园挖树坑,成年后又辗转多地务工,都没攒下钱,也试过自己创业开饭馆,却因没经验负了债。2018年待业在家陈满库在村支部书记组建的村民群里看到了消息,“当时也没多想,书记在群里说在福州马尾有工作的机会,还有不错的补贴,我就立马报了名。”抱着试一试的态度,2018年11月10日,陈满库搭乘着由马尾区人社局组织的包车,从老家固原市原州区蔻庄村踏上了离乡脱贫的道路,“那一张免费车票,让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参加技能培训和自身努力,陈满库成为制造部的一位组长,管理着50多名员工还发动了老乡到马尾务工。
“2019年工资大概7万元,政府劳务补助近1.7万元,总共近9万元,这也是我有生以来最高的年收入。”如今每个月大约有7000元收入,寄回家5000元,这样稳定的收入来源让陈满库心里踏实极了。和家人视频通话是陈满库每天工作之余的“固定任务”,看着一对儿女一天天地长大,陈满库工作得很有干劲。
据马尾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8年至今已输转宁夏籍劳动力82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730人,已发放各类补贴435.46万元。
从2000公里之外的西北内陆,跨越山海来到福州马尾,很多固原青年不仅仅只满足于谋一份生计,也追求在岗位上习得技能,争取岗位晋升。
25岁的张建国和陈满库是同一批进入飞毛腿集团有限公司的,拥有电气自动化大专学历的张建国现在是一名技术员。“在来飞毛腿之前我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但在2018年的时候由于身体的原因,回到了固原老家,一边养身体一边在家附近的工地给人拉网线,赚点外快,但钱少,很难支撑家里五口人的花销。”
张建国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而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2018年11月得知了马尾区的就业扶贫项目,便来到了马尾务工。“去年领了17000元的劳务补助,每个月工资约有5000元,刨去我平时基本的开销,还能资助弟弟上学。公司还包吃住,在食堂里开设了兰州风味的窗口和清真食堂,厨师是从我们老家请过来的,在这里我们就能吃到家乡的味道;宿舍还有水电补贴,这么一来,可以省下不少的生活费用,就能给家里寄更多的钱。”张建国表示,区人社局和飞毛腿集团公司都提供许多培训的机会,“我们公司有免费学历提升的政策,明年春季我想报名成人本科,修一个本科学历,拿到学位证以后,我就能涨工资了,而且还有助于以后申报助理工程师职称。”
飞毛腿公司人力行政经理郑明彬介绍,在区人社局的领导下,公司多次参加固原“春风行动”招聘会。截止目前,飞毛腿共接收固原籍员工近900名,其中建档立卡户占80%以上,企业稳定在岗的固原籍工人近200名,分布在不同岗位。
对于在职的固原籍员工,均会得到相应的岗前培训、技能提升培训、学历提升培训。
有些贫困村、贫困户扶不起,穷依旧,不是他们不能致富,而是他们缺乏眼界,不敢离开故土外出“找希望”。3年前,马尾与固原结成东西部扶贫协作“一家人”,携手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结合固原实际,坚持以人为本,扶贫扶智相结合,马尾固原两地聚焦劳务协作,在输转就业上下功夫,激发他们的内生动力,让贫困户在福州“来得了、留得住、干得好”,从而能致富。
马尾区人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18 年 8 月,在区人社局推动下,福建省飞毛腿高级技工学校在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中学设立了原州分校,2018 年招收新生人数 74 名,2019 年招收新生人数 143 名。
今年飞毛腿高级技工学校已升格为飞毛腿技师学院,学制三年,学生在校期间减免所有学杂费,打造“四个一”的培养模式,一年理论知识和基础实操的学习、一年技能实操和考级考证、一年在飞毛腿集团顶岗实习,毕业后实现100%推荐就业。
今年 6 月 1 日,151 名原州分校学生免费乘坐包机顺利抵达福州长乐国际机场,进入飞毛腿公司。其中 93 名学生为建档立卡户及低保户。同时,48名原州分校应届毕业生在飞毛腿企业开展一年的顶岗实习,通过实习实训掌握技能,促进就业。
依托分校建立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加快当地技能人才培养,今年6月福州市、马尾区两级政府为飞毛腿技师学院授牌,设立“闽宁劳务技能人才输送基地”,目前已投入300余万元装修,装修完成后实训设备将全面到位,专业设置上新增了电子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机械和电商等专业,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务工人员“授人以渔”技能培训,有效助力对口帮扶工作。
扶贫劳务协作让更多的固原青年走出家乡,踏上了脱贫追梦道路。(记者 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