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曾任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理事、中国装潢设计委员会委员、新疆装潢公司总设计师、乌鲁木齐书画院副院长。
从福建到新疆,从小桥流水到塞外风光,从工笔画到写意画,他的人生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1961年,林峰自厦门工艺美院毕业后,学校工作分配安排他去厦门外贸公司,这个工作分配在当时算的上是炙手可热,就在大家都做好准备要正式踏入工作中,却发生了一个小插曲。林峰的一个同班同学工作分配到了新疆,遭到家中母亲的极力反对,同学的母亲不愿意唯一的儿子去到那么远的地方工作,要知道当时从福建去往新疆路途上都要花27天。林峰得知了这个消息后,便跟学校提议做交换,改派他去新疆。
一个歪打正着,彻底改变了林峰的人生轨迹。从绿树成荫的江南水都出发,穿过茫茫戈壁沙漠的河西走廊,沿着满载记忆的丝绸之路,林峰踏上了新疆的土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冰川雪岭与戈壁翰海共生,明镜般的高山湖泊映衬着一望无垠的林海;既有一泻千里的河流、犹如万顷碧波的草原,又有光怪陆离的戈壁幻景、神秘莫测的大漠奇观。也正是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林峰创作出了一幅又一幅匠心独运的画作。
住的屋子就在葡萄架下,葡萄藤蔓层层叠叠,绿意葱葱。四周是茂密的白杨林,花草果树点缀其间,农家村舍错落有致地排列在缓坡上。生活在这么一个风景如画,盛产葡萄的地方,林峰也忍不住画了许多关于葡萄的画作,也由此得了一个“葡萄林”的雅号。作为工艺美术专业出身的林峰,最擅长的是画工笔画,但在一次机缘巧合之下,林峰的绘画画风和技法开始有了一个极大的转变。
在上世纪70年代末,浙江美术学院在新疆举办绘画研究班,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著名画家吴山明担任该班中国画教师。此时的林峰是国画班的班长,二人朝夕相处了将近一年,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也正是在吴山明的建议下,林峰开始转型,踏上了写意画的道路。
从工笔画到写意画的转变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开始林峰也觉得很困难。他感慨地说,那时候为了练习写意画已经不是“废纸三千犹恨少”而是“废纸两万犹恨少”。林峰一直铭记着著名画家张仃对他的教导,深谙“天道酬勤”的道理。也正是他的勤奋和执着,成就了今天的他。
在多年的绘画道路上,林峰常怀感恩之心,感谢命运对他的眷顾,让他有幸得到了黄胄、吴冠中、张仃等画家的悉心指导。在造型和线条上吸取了黄胄的优点,继承了吴冠中作品的形式美感,学习了张仃的焦墨效果,又在这其中加入自己的特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福建的成长经历以及在新疆多年的生活经历,造就了林峰画作兼具南方的细腻与北方的粗犷。林峰常说福清是他的第一故乡,新疆是他的第二个故乡。游子情深,林峰对家乡的眷恋随着岁月的更迭愈加浓厚,在1991年的时候,林峰就曾经回到福清办了一个主题为“福清籍新疆画家林峰画展”。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福清人,林峰对家乡福清有着深厚的情感。在节目组采访当天,林峰现场就做了一幅画准备送给福清美术馆。
这幅描绘维吾尔族姑娘赶集的画作也延续了林峰一贯的风格。画风简略、随意、朦胧、单纯,画面对比强烈,时而虚多于实,扑朔迷离,墨块中点缀几块土红、朱砂,具有鲜明的塞外风貌。画了大半辈子新疆人物风貌的林峰,如今有了一个新的目标。
“热心,执着,勤奋,深情”这几个词贯穿了林峰的人生。热心帮助同学,与其交换工作,才转而踏上了去往新疆的道路,他的一贯热心也让他在新疆收获了来自少数民族的友谊;执着追求绘画梦想,坚守初心,几十年如一日热爱画画,执着追梦终也执着圆梦;天道酬勤,正是他的勤奋,他的不断突破,才让他有了如今的成就;无论是对第一故乡的福清亦或是第二故乡的新疆,林峰始终满怀深情,热爱着生他育他的两个故乡,也正是这样浓郁的情感,让他产生了更多的创作灵感,才孕育出一幅幅意境超然气韵灵动的画作。(来源:走南闯北福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