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个省份出台文件鼓励2.5天小长假 能否真正落地?
10余个省份出台文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实施2.5天小长假——“错峰”“弹性”,休假有望更多元
本报记者 韩秉志
日前,有多个省份出台鼓励“2.5天小长假”的文件,但对于这种休假模式能否真正落地,还是颇多担心。专家表示,不应只依赖“2.5天小长假”,还要多元化完善休假制度。
近日,江苏省发布《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实施意见》,提出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探索在有条件的地区实施“2.5天小长假”政策措施。业内人士指出,在培养企业和劳动者观念的基础上,应进一步出台完善落实细则,让这一惠民制度更好落地。
“2.5天小长假”并非新规。早在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首次鼓励“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的2.5天休假模式。此后,多地开始探索试行每周2.5天小长假。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河北、江西、贵州、浙江、广东等10余个省份出台了鼓励2.5天休假的意见。
河北省政府办公厅今年印发《河北省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9—2020年)》,在旅游领域提出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在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实施周五下午加周末的“2.5天小长假”政策措施。从实施方案可以发现,“2.5天小长假”政策的提出,是与一系列促进旅游消费的举措同步推出的,其目的是通过“2.5天小长假”带动旅游发展,培育消费增长点,给人们更多时间和空间,为旅游出行创造条件,带动社会消费。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长安认为,假期时间的调整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必要举措。各地推行“2.5天小长假”,将会让人们有更多时间休闲旅游,这对于鼓励消费、刺激内需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有益于促进弹性休假制度的落实。
眼看这么多地方开始出台文件鼓励2.5天休假,大家更关心“2.5天小长假”会不会真正落实。记者注意到,尽管多地下发文件,但是许多地区缺乏具体实施细则。目前小长假并非像双休日一样固定成为法定假日,地方对“2.5天小长假”出台的相关政策都有附加条件,比如是“鼓励”“探索”而非强制,这就导致了其在具体落实中存在执行难问题。有网友直言,周末加班已是常态,再拿出半天假期简直不敢想,能实现周末双休就已经很知足了。
李长安认为,实施“2.5天小长假”,首先要解决好职工基本休假权益问题。要加强《劳动法》的执行力度,切实保障职工基本的休假权益。积极探索实行“2.5天小长假”的可行办法,需要企业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和强度,建立职工科学轮岗制度,在保证企业运行的前提下,“弹性作息”安排才会具备条件。
有关专家表示,在经济下行压力下,部分行业领域的企业推行弹性休假有一定压力。要让休假避免成“纸上福利”,一方面,要使企业经营者认识到,让劳动者休假,不仅有利于劳动者,也有利于单位劳动生产率和劳动者素质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要想办法解决当前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面临的实际困难。要让劳动者真正享受到休息权,不应只依赖“2.5天小长假”,还要多元化完善休假制度,让落实休假权成为社会共识。这一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在创造宽松就业环境、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作出更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