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半个月内3人猝死 这些急救方法你应该要掌握

来源:东南早报

  猝然凋零的生命

泉州半个月内3人猝死 这些急救方法你应该要掌握

  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无论男女老幼,如同被死神突然扼住了喉咙,猝不及防就停摆了。这种没有任何先兆、瞬间致人死亡的疾病,就是被称作“病魔之首”的猝死——它是人类所有疾病中最让人难以接受的一种。

  人类为何会猝死,什么人最容易猝死?在面对这种难以预知的死亡威胁时,我们是否有“逃出鬼门关”的机会?本期封面纵深,与您一起探究“突然停摆的生命”背后的秘密。

  □本期执行 赵鹏云 苏凯芳

  那些突然停摆的鲜活生命 就如瞬间被死神扼住喉咙

泉州半个月内3人猝死 这些急救方法你应该要掌握

  石狮一男子晨跑时猝死

  广东一位身家超31亿元的上市公司老板,年仅43岁,突然间倒地,瞬间停止呼吸和心跳,再也没有醒过来。游泳新星庆文怡的体坛生涯才刚刚开始,不想却戛然而止。那些突然停摆的鲜活生命,就如瞬间被死神扼住喉咙。

  “往往等急救人员赶到时,病人的呼吸和心跳已停止超过10分钟,再也救不活了。”眼看着一个个生命逝去而“回天乏力”,李曲颖医生无奈地说。李曲颖是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科的负责人,从事急救工作十余载。

  泉州短短半个月内 至少3人疑似猝死

  在泉州,几乎每个月都有猝死的悲剧上演。今年7月份,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至少有3人疑似猝死。

  7月4日,家住泉州市区的一58岁徐姓男子在家中倒地。该男子之前患有糖尿病,且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

  7月5日晚11时许,在泉州市区丰泽街道东美路中段,一男子行走中突然倒地,再也没有爬起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名男子大约40岁,上身白色衬衫,下身蓝色休闲碎花短裤,脚穿人字拖。

  据在街头摆摊卖小吃的女子介绍,事发前,该男子行走至该处突然倒地,再也没有起来。对于该男子的死因,周边人议论纷纷,有人猜测可能是病情突发猝死。一男子经过时说他认识死者,死者曾在网吧昼夜不分地上网。

  7月18日上午,在南安溪美街道柳溪街一租房,一名50多岁的男子在找“小姐”时死在床上。事发后,死者遗体被送往殡仪馆,涉事“小姐”和租房房东被带到溪美派出所调查。据周边居民称,当日上午9时许,住在该民房二楼的一名“小姐”急匆匆跑出来,跟楼下一名女子说:“楼上死人了,赶紧救人!”随后两人一起跑上楼。不久后120急救车赶到现场,急救人员抢救一会儿,确认男子已经死亡。

  而在10月23日早上6点多,石狮30岁男子谢某与往常一样到西洋公园跑步,途中突然晕倒。旁边的多名群众立即赶来救助,有人为他做心肺复苏,也有人为他按摩。但遗憾的是,谢某送到医院后已经死亡。据初步鉴定,谢某猝死的原因为心肌梗塞。

泉州半个月内3人猝死 这些急救方法你应该要掌握

  北京一快递员在医院内送快递时突然倒地,幸亏及时抢救挽回生命。

  一名驾考女学员 倒在了考试车上

  今年32岁的杨女士是龙海市颜厝人,经营着一家美发店的同时还要照顾两个年幼的女儿,而丈夫则在外面做点小生意,一家四口的生活过得很滋润。今年3月份,杨女士在当地一家驾校报考了汽车驾驶培训。

  6月15日当天,杨女士需参加科目三实际道路考试。当天早晨6时许,她就坐着教练车赶到长泰驾考中心。上午8时31分,考试车安全员就位后,杨女士进入考试车刷身份证。随后,按照考试流程,杨女士下车绕行一周对考试车进行检查,确认车况正常后上车准备考试。在挂完一挡、放下手刹后,杨女士突然歪靠在座椅上,约1分钟后车辆熄火,驾考中心系统提示考试不及格,旁边的安全员发现情况异常。当时的杨女士脸色十分苍白。

  随后,很多人都加入到救人的行列。林女士说,当时她发现杨女士的眼睛已翻白,没了呼吸,而且还有口吐白沫的情况出现。另一位女士还过来给女学员做人工呼吸,但是都没有什么效果。众人一同将杨女士送到长泰县医院,但为时已晚。医生诊断,杨女士可能因突发心肌梗塞猝死。

  与杨女士有同样遭遇的还有温州瑞安一驾考考生。10月16日下午1点左右,考生李先生在科目三考试中突然晕了过去,送到医院时已没有呼吸。据介绍,当天路考,这辆考试车上一共两名考生。李先生第一个开,满分通过。然后换另一个考生。当时另一个考生正在考试,安全操作员坐在副驾驶座,李先生坐后座休息。突然,李先生呼吸急促起来,晕了过去。

  考场工作人员立即扶他下车做人工急救,同时拨打了120。但李先生被送到瑞安人民医院后,已经没有生命体征。今年1月,青岛一名50多岁男考生第5次参加科目二考试。目击者称其通过后好像太兴奋了,因而猝死。经法医鉴定为“心源性猝死”。一名教练感慨,以后除了教考生驾驶技巧,如何缓解紧张情绪也应成为必修课。

泉州半个月内3人猝死 这些急救方法你应该要掌握

  江西上饶一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猝死

  倒地后家人持续按压 泉州60岁男子“复活”

  7月8日上午11时许,在北京安贞医院,一名28岁的快递小哥在医院送快递时,突然倒地。该患者面部朝下倒地时,从此经过的心内科护士立刻上前查看情况,在保安的帮助下为其翻身,此时患者由于心搏骤停,浑身抽搐,身上冒出大量的汗,嘴角渗出血迹,该护士急忙拨打电话寻求帮助。

  11点03分,正在一楼工作的医学影像科主任及护士闻讯赶到,此时患者已经没有了脉搏,呼吸也已经停止,处于“猝死状态”。护士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持续进行心外按压。半分钟后,心内科主任带领急救人员,携带抢救车、除颤仪、氧气袋等抢救设备赶到,麻醉中心医务人员也携带插管箱赶来协助抢救。

  11点04分,心电波显示患者室颤,医务人员立即开始电除颤。经过连续7次的除颤和不间断的心肺复苏,大概10分钟后,患者终于恢复了意识,被推入急诊危重症中心抢救室继续治疗。

  紧急抢救的视频,也被网友们发到了网上。视频截图显示,在快递员倒地时,他的身边簇拥着近10名医护人员,抢救工作就地展开。有人双手托着小伙子的头,还有人松开小伙子的腰带,以保证他的正常呼吸,还有网友评论说,如果这位小伙子倒在了其他地方,可能就很难复苏了。

  泉州也有这样的“幸运儿”。

  据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科负责人李曲颖医生介绍,几年前,台商投资区洛阳镇一名曾做过心脏手术的60岁男子,在家中突然倒地,停止了心跳和呼吸。幸运的是,他的家人之前学过一些急救知识,在医护人员赶到他家里前,家人一直不间断地为他进行胸部按压。医护人员从泉州市区赶到他家后,继续为该男子进行急救措施。非常幸运,这名男子慢慢地恢复了心跳和呼吸,送往医院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最后康复出院了。李医生说,家属对该男子进行不间断的心肺复苏,为医护人员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

泉州半个月内3人猝死 这些急救方法你应该要掌握

  温州一男子通过驾考后猝死

  抢救恢复呼吸心跳 脏器衰竭仍然死亡

  不过,李曲颖也说,有一些“猝死”病人经抢救虽然恢复了呼吸和心跳,但还是因心脏停搏、呼吸停止过久,供血供氧不足造成脑部等重要脏器不可逆损伤,最终回天乏术。

  四五年前,泉州一名16岁的中学生到一培训基地训练。在训练间隙,该学生被人发现晕倒于一角落处。校医赶到后,立即对该学生采取心肺复苏的急救措施。在医护人员赶到并接手后,该学生逐渐恢复了心跳和呼吸。随后,他被送往泉州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室里抢救。不幸的是,该学生经过20多天的救治,仍因身体多个脏器衰竭,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李曲颖说,在病人倒地一定时间后进行抢救,虽然会出现抢救初具成效,但却未必能完全将病人救活,“因为在病人‘猝死’时,因心脏停搏、呼吸停止,身体内多脏器出现供血、供氧不足,从而对身体重要器官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李曲颖说,这些年里,他曾遇到过许多起倒地猝死的案例。一位年近六旬的男子在泉州市老年大学附近做运动,毫无预兆地倒地,人事不省。当李曲颖随急救车赶到时发现,该男子的呼吸、心跳都已经停止。急救人员立即对男子进行心肺复苏、电除颤、气管插管等急救措施。随后,该男子渐渐恢复心跳和呼吸,急救人员就近将他送往泉州市人民医院进一步抢救。不过,虽然该男子恢复了心跳及呼吸,但仍无法挽回脑部等器官的缺血损伤。最后,他还是经抢救无效死亡。据死者的家人事后说,死者的身体十分健壮,平时也热爱运动,无明显不适。

  什么人最容易猝死?

  心脏疾病是猝死“第一杀手”

  人类为什么会猝死?什么人最容易猝死?生活中应注意哪些不良习惯?连日来,早报记者采访了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科负责人李曲颖医生、泉州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兵博士,请他们揭开这些问题的谜团。

  Q1

  人类为什么会猝死? 大多死于心脏病 冠心病猝死超七成

  目前对于猝死的定义,医学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多数专家介绍猝死发病的时间一般在1个小时内,且是由于外伤以外的自身原因引起的,具有不可预料性。

  李曲颖医生说,猝死在临床上一般可分为两大类——心源性猝死和非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即心脏性猝死最为常见,在猝死患者中占绝大多数,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患者突然死亡。有学者研究表明,心脏性猝死中最常见的病因是冠心病猝死,占比高达70%-80%,这类患者死于急性心肌缺血。此外,心肌炎、肺心病、风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等,也会导致心源性猝死。

  非心源性猝死是指患者因心脏以外疾病导致的突然死亡,临床上最常见的包括肺梗死、支气管哮喘、急性脑血管病等。

  李曲颖说,具有以上基础疾病的患者,就要时常提防发生猝死。

  Q2

  用力大便也会猝死? 网传猝死十大恶习 医生并不认同

  什么人最容易猝死?在网络上,有网友将“在闹市骑车、用力解大便、心情抑郁、大量饮用咖啡、性生活纵欲过度、吸食毒品、吸烟或被动吸烟、吃得太咸太甜、久坐不动”等日常行为,评为“十大猝死恶习”。对此说法,吴兵医生并不赞同,“如果吸烟或者被动吸烟,及久坐不动的人易猝死,那么多的上班族不都岌岌可危了?”

  吴医生说,无论是哪种原因引起的猝死,都与身体素质关系密切。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患者存在一定风险,需要进行专业评估。此外,心肌梗死如今已不再是“老年病”,相对于10年前来说,年轻人心肌梗死的概率已经明显增加。“常规性体检往往检不出来。”吴医生说,特别是有相关家族病史或者长期保持不良生活习惯的人,一旦发现胸部不适,如胸闷、胸痛、憋气、心慌等,就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为了预防心源性猝死,中老年人和肥胖者、糖尿病患者应定期到医院检查,发现潜在性心血管疾病时就应及时治疗,并应防止各种诱发因素。

  如何预防猝死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在做心脏方面相关检查时,建议除了做心电图检查,还要做心脏超声检查,以及冠状动脉CT检查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心脏超声检查可检测到心脏结构异常的疾病,而冠状动脉CT或冠状动脉造影可检测出心脏血管病变的情况。有些单位体检或体检部门未做这些检查,会遗漏相应心脏病情况。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每天有一定的休息和放松时间,缓解疲劳和精神紧张,使心脏及各脏器功能得以恢复。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吸烟、过度饮酒、高脂饮食及肥胖会使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显著增加。大量饮酒及情绪激动会使血压升高,心脏缺血缺氧加重,而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定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有些人在发生猝死前是有一些表现的,如当日有心绞痛、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头痛头晕,甚至面色苍白、出大汗情况发生。当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停止工作,尽可能平卧休息,服用治疗相应疾病的药物。如不能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5.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常常有些患者在治疗一段时间后,自觉病情好转或认为疾病已经治好,自行将治疗药物停止使用,从而使冠心病、高血压病持续进展或恶化,在一定外因作用下,如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就会发生心脏猝死,有些人因工作忙而忘记服药或忘记带药,也会使病情加重。因此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是十分重要的,患者应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认真对待治疗。

  把握黄金4分钟 有望“起死回生”

  遇到有人突然倒地,很多人的第一选择或许是报警后在原地等候,但对于猝死患者来说,在等候急救车赶来的几分钟里,他们再也没有醒来的希望了。

  “担心给自己惹上麻烦,很多人未必会去施救,更多的是不懂得如何施救。”泉州市卫生系统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如果在患者倒地后的“黄金4分钟”内进行心肺复苏,将大大提高生还率。此外,目前在国外一些公众场合(如机场等)必配的自动除颤仪(AED),在泉州乃至全国都还比较少见。有专家表示,公共场所自动除颤仪的安装迫在眉睫。

  【调查】

  许多人没有急救知识

  更担心救人惹事上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很多时候一些濒临猝死的病人,如果能够在第一时间接受抢救,生还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泉州卫生系统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如今全社会对于“扶不扶”的现象仍有争论,“更不要说普通市民去亲力亲为救人!”他认为,如果社会能够多一些信任,少一些猜忌,或许能够为患者争取更多生的机会。

  但有时候,即使有市民想救人,却也要面对“不知如何救”的尴尬局面,他们也只能寄希望于医护人员。而一些市民的不理解,常会让医护人员置身于尴尬之中。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上海曾有人做过这样一项1.2万名市民参与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面临突发情况需要急救时:74%的人选择报警,18.4%的人选择大声呼救,96.3%的人完全寄希望于医生。另有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大城市急救体系反应速度均超过10分钟,其中广州和北京都是12分钟,上海是11分钟。然而对于猝死的人群来说,最有效的抢救时间,却仅有“黄金4分钟”。

  【现状】

  自动除颤仪配备率

  公共场所几乎为零

  记者了解到,如果患者突发心脏疾病发生室颤,需立即进行除颤。除颤后患者可能恢复自主心律。再辅助以高级生命支持措施,提高抢救成功率。

  据统计,我国每年心脏骤停发生率约为40/10万,总数超过54万,生存率不足5%。医生指出,心脏骤停1分钟内除颤,生存率可达70%。而除颤每延迟1分钟,生存率便会降低7%至10%。

  泉州市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吴兵表示,在除颤仪的协助下,对心源性猝死患者的心肺复苏抢救成功率会明显提高,而这一设备目前在我国的普及率非常低,仅有首都机场、上海一些地铁站和极少数的体育场馆里有。而在不少发达国家,自动除颤器已经成为与灭火器同样重要的公共安全设施。

  记者从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获悉,“自助体外除颤仪”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通常放于公众场合,为非专业人员用来抢救心源性猝死患者。目前,在医院和急救车上,一般都配备类似设备,但功能更为高级的“除颤监护仪”等急救设备,以方便医护人员及时施救,但在泉州的一些公共场所并没有配备。

  【建议】

  要像重视消防设备一样

  在公共场所安装除颤仪

  吴医生建议,应像重视消防设备一样,重视能够“救命”的除颤仪,政府应加大投入力度,在车站、广场、学校等人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安装这种设备,方便紧急时刻使用。

  此外,吴医生还建议,意外灾害多发现场实施救援的人员,如警察、消防人员、安保人员、体育教练、滑雪巡逻队员、轮渡人员以及民航服务人员等,都属于《国际心肺复苏指南》确定的I类救援者,应该对他们进行心肺复苏与使用AED(自动体外除颤仪)的培训,以发挥他们在突发事件中的救助作用。

  记者了解到,从去年以来,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陆续开展“急救知识五进活动”,即进学校、进工厂、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开展急救知识培训,目前该活动已组织近20场次。

  他山之石

  美国公共场所随处可见自动除颤仪

  据了解,美国每年有大约40万心脏骤停的患者,抢救成功率约为10%,个别大城市的成功率能达到30%。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就通过了相关法案,实行了“公众可获取的除颤仪”计划,在美国的公众场所安置AED,要求在10分钟内即可获得自动体外除颤器,并通过对普通民众等非专业人员的训练,在遇到有人心脏骤停时可以最快进行现场除颤。日本则于2004年开始推广安装,平均每10万人约有234.8台。在中国的台湾地区,自2000年开始推动AED的安装,迄今为止,台湾的AED安装总数约4000台,每10万人约17.4台。

  除了在配置的数量上有限外,我国在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的法律保障方面,也需要进一步健全。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就因为公众现场实施AED除颤救治的法律问题未能解决,最终放弃在世博园区内设置AED,在世博会期间发生的10多例猝死病人未能及时救治,留下许多遗憾,而日本在上届爱知世博会期间发生5例猝死,成功救活4例。

  在法律方面,美国推出的“好人法案”,消除了大家担心涉嫌非法行医的问题。美国联邦和各州均有相关法律,写明“在紧急状态下,施救者因其无偿的救助行为,给被救助者造成某种损害时免除责任”,让民众做好事的时候没有后顾之忧,更不用担心因为好心救人而遭到索赔、追责的事情发生。

  新闻延伸

  这些急救方法,你应该掌握!

  遇到有人倒地后,停止呼吸和心跳,身边的人应如何急救?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急救科负责人李曲颖介绍,对于非专业人士,在确保施救周围环境安全、确认患者无意识反应和无呼吸或不能正常呼吸时,可采取紧急心肺复苏。

泉州半个月内3人猝死 这些急救方法你应该要掌握

泉州半个月内3人猝死 这些急救方法你应该要掌握

泉州半个月内3人猝死 这些急救方法你应该要掌握

责任编辑:伊宁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