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准时机
2011年阿拉伯地区局势动荡之际,叙利亚爆发了反巴沙尔的示威,并陷入内战,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趁机壮大。时至今日,叙利亚国内已经形成政府军、各路反对派武装、“伊斯兰国”等多方混战的局面,造成大批难民外逃。
在叙利亚问题上,俄罗斯一直支持巴沙尔,坚决反对美国等外部势力更迭叙利亚政权的企图。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叙利亚是俄罗斯在这一地区重要的战略支点:俄罗斯在地中海唯一的海军基地就设在叙利亚塔尔图斯港。
观察人士认为,普京这次在叙利亚问题上出手,时机选择耐人寻味,即“在增加俄罗斯威望和影响力的同时,确保国际社会出现相对微弱的反弹”。
首先,在经过4年多内战消耗后,巴沙尔政府收缩防线,重点保卫首都大马士革和通往地中海的走廊地区。虽然巴沙尔政府短期内垮台的可能性不大,但俄罗斯希望在形势恶化前采取行动,向外界传递“力挺”巴沙尔的信号。
其次,美国主导的反“伊斯兰国”国际联盟已经展开一年多的打击行动,但成果寥寥,“伊斯兰国”猖獗势头不减,这让不愿过多投入的美国陷入被动,却给俄罗斯更多施展空间。普京说,美国训练叙利亚反对派武装的计划远未达到目标。美国希望每年武装5000到6000名反对派武装人员,而实际上迄今只有数十人得到了合格训练,而其中能够持械对抗“伊斯兰国”的更是少之又少,恐怕只有四五人。
再次,受难民潮影响,坚决要求巴沙尔下台的一些西方国家立场开始松动。近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英国外交大臣哈蒙德都谈及巴沙尔可以发挥“过渡性角色”。
英国《金融时报》近日刊发专栏文章指出,“美国与沙特阿拉伯一直坚持巴沙尔必须下台,而俄罗斯与伊朗则坚持他必须留下。解决方案当然必须是专注于和平进程,而非巴沙尔这个人……外交方案不能被巴沙尔今后的去留问题所绑架。不能继续让一个人的命运决定我们是否寻求和平解决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