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日电 马娟家里保留着一张七八十年前用过的木桌,上面有一个砍刀留下的深深印记。
1942年到1944年,云南腾冲被日军占领。马娟未满10岁的爷爷随家人躲到乡下,回来时就看到了这个印记。
抗战中,很多人遇难。仅在腾冲,人口就从1942年的26万锐减至战后的14.5万。
“从那之后,中国浴火重生。”马娟说。她现在是滇西抗战纪念馆副馆长。“后来的几十年里,中国越来越强大,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好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中华民族由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确立了历史转折点,”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9周年座谈会上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受降纪念馆馆长吴建宏说,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胜利前的一百年间,中国每次被外族欺凌,都只有一个宿命:失败、乞和、乃至割地赔款。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赢得胜利的第一场民族解放战争,正如日本投降后芷江县城大门的对联所写的那样,“庆五千年未有之胜利,开亿万世永久之和平”。
抗日战争于1937年全面爆发,然而很多学者认为,“肇祸之始”是1894年的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前,中国启动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军事近代化为核心的洋务运动,然而,“甲午战争让中国洋务运动30多年积累的近代化成果化为乌有,中国的复兴进程被彻底打断。”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日本史学会会长汤重南说。
作为甲午战争的结果,清政府与日本签署《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这笔钱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多的财政收入。
中国近现代史料学会副会长王建学认为,甲午战争的失败,将中国拖入了鸦片战争以来最黑暗的深渊。其负面影响整整持续了半个世纪。
有学者统计,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多年间,中国先后遭受了15次外族入侵,与外国签署了大大小小的不平等条约逾1100个。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获得了苏联、美国、英国等许多国家正义人士的支持。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的抗战日益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赢得了英美等盟国的尊重和同情。”研究抗战历史30多年的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周勇说,“为支持和鼓励中国的抗战,美英盟国主动率先废除了近代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字废除不平等条约,随后签订新约,为中国摆脱百年来不平等条约的束缚打开法理出口。通过抗战,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体系基本被打破。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共同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把日本侵占中国的东北地区、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从法理上保证了中国能在战后收回被侵占领土的主权,从被侵略、被欺凌的弱国到真正在国际社会取得平等地位。
“这些不平等条约就像是中国人民身上的枷锁,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抗战胜利打碎了这些枷锁,是历史的转折点。”吴建宏说。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参与战后秩序的设计与战后国际组织的创建。”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王建朗说。
联合国在反法西斯战争进行中就已开始酝酿筹建。中国是提前签署《联合国家宣言》的四大国之一。作为发起成员国之一,中国参加了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后成为联合国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正如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的那样:“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再到后来,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像所有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一样,马娟清楚地感受到生活水平的提高。
“爸爸妈妈80年代初结婚,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视机:14寸的黑白电视。”她回忆说,“以前就算有钱也买不到。”
“我小时候,想吃水果没有,只能吃罐头,现在什么都能买到。”马娟说。上初中时,马娟有了第一台电脑。现在,她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电脑:社交、看新闻、查资料、炒股。
2008年,在北京——当年全面抗战开始的地方,中国第一次举办了奥林匹克运动会。北京奥运会提升了中国民众的自信心,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中国也更加开放。
2010年,在上海——中国军队两次与日军苦战的地方,中国首次举办了世界博览会。
这一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2013年6月,“神舟十号”飞船载着3名中国航天员,首次成功实施航天器绕飞交会试验。同年12月15日,嫦娥三号探测器圆满实现月面软着陆,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2015年,中国成功获得了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67岁的崇礼县驿马图乡菜农孙金凯希望崇礼的环境就此改善,他的收入能够有所提高。40岁的西湾子镇头道营村村民希望他儿子能在家门口观看世界级的滑雪运动员比赛。
在吴建宏看来,中国自抗战胜利后能改写自身命运的一个秘密在于抗日战争空前提振了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身份认同。
自1937年起,美国摄影师斯科特四赴中国,用摄影机真实记录了1937到1940年间的抗日战争。中国军民不屈的民族精神和乐观精神,被这部名为《苦干》的纪录片反复称颂为铸就奇迹的秘密所在。
驶向香港海湾的帆船、珠江上古老的渔船、滇缅公路上川流不息的车队、羊肠小道上的手推车,从田野里的农民到商店里的伙计,从战壕里开怀大笑的年轻战士再到挑担的妇女,无一不展现着中国军民顽强抗战的行动与精神。
斯科特在片中说到,中国人为抵御外族入侵修建了长城,日本侵略者跨过了长城,却无法逾越中国人誓死捍卫家园的第二道精神长城。
“中华民族”一词最早由梁启超提出。学者普遍认为,这一概念真正深入人心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大规模抗战使大多数中国人卷入其中,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使中华民族的观念深入人心,战争造成的人员迁徙打破了原来的地域隔绝。
由于没条件,马娟的父母只读到小学,而她则是旅游专科毕业,2009年考入滇西抗战纪念馆。
31岁的她称自己的职业是“守墓人”。
“为了抗战的胜利,为了中国的崛起,有太多人付出了生命。”她说,“每次讲解,我不知道能否感动别人,但总能感动自己。即使退休了,我也愿意在纪念馆做志愿者,讲解这段历史。”(记者牟旭、白旭、程露、明星、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