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郑成功部下为将士发明了博饼游戏,以解思乡之苦。
“玉宇寒光净碧空,有人觅醉桂堂东。研朱滴露书元字,夺取呼卢一掷中。”这是清代诗人钱琦在“台湾竹枝词”中,描绘关于中秋博饼的情形。作为闽南地区中秋传统习俗,博饼其实早已在民间流传数百年。“博饼作为一种高级的娱乐,具有娱乐性、群众性,难得团圆,就是为了给大家增添几分欢乐。”泉州市郑成功研究会顾问郑俊杰说。那么,博饼究竟是由谁最先发明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跟着专家学者,探寻这一古老又有趣的民间习俗之源头。
□早报记者 林福龙 实习生 王晓萍
追根溯源
郑成功部将首创 以解将士思乡苦
博饼或称博状元饼、夺状元饼,对于博饼习俗在闽南和台湾地区的出现和形成,民间流传着不同说法,其中流传最多的一种与郑成功有关。
相传中秋博饼是郑成功驻守厦门时,他的得力部下洪旭发明了这个游戏。当时郑成功据厦抗清,士兵多来自福建、广东等地,中秋前后越发思亲怀乡。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东印度公司殖民者,克取台湾,经过一番推敲,巧妙研究设计出中秋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一博。
它的规则大致是这样的:每会按照各级科举制度的头衔,设有“状元”一个,“对堂”(榜眼)两个,“三红”(探花)四个,“四进”(进士)八个,“二举”(举人)十六个,“一秀”(秀才)32个。共有大小六十三块饼,含有七九六十三之数,是个吉利数字。因为九九八十一是皇帝之数,八九七十二是万岁之数,而郑成功被封过延平王,所以用六十三之数。
“虽然有人在质疑这个说法,但我比较同意这个说法。”泉州市郑成功研究会理事傅孙义说,“楚汉相争时,汉军布下十面埋伏,又以四面楚歌,攻溃楚军军心,同时为了稳定军心,缓解乡愁,韩信给士兵发钱,组织赌博分散他们思乡之心。洪旭文武兼备,我想他可能是借鉴了韩信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