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8月16日电 新华社记者
从生命搜救到污染防控,从伤员救治到人员安置,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的救援、救治和安置工作16日仍在紧张进行……
截至16日上午,救援人员共发现遇难者遗体112具,接到各方报告失踪人员95人。
“血的教训极其深刻,必须牢牢记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15日再次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面开展各类隐患排查,坚决打好危化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等安全专项整治攻坚战。
16日下午,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习近平总书记,赶赴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看望慰问消防队员、救援官兵和伤员及受灾群众、部署下一步救援救治,善后处置和安全生产工作。
16日,新华社记者兵分多路,深入各个现场采访救援、救治、防控、安置等情况。
艰难搜救
尽管已经过了生命救援“72小时黄金期”,但现场搜救仍在继续,搜救人员期待再次发现生命。
北京卫戍区防化团的官兵们16日上午的任务,是对爆炸区建筑和集装箱区域开展第三遍搜排。
记者同防化部队官兵一起,穿上厚重的防化服,向爆炸核心点徒步走去。走到爆炸点附近,置身于爆炸废墟中,废渣、碎片与扭曲的集装箱混合在一起,用脚踩上去,哪怕一块破碎铁皮也会荡起一层灰。这是爆炸后留下的痕迹,不知是什么物质,也不知是否有毒。
天气炎热,防化服内的温度最高可达五六十摄氏度,官兵们的衣服在很短时间内就全部湿透。记者看到,从核心区走出来的官兵,脱下防化服,人就像刚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汗水顺着衣服往下滴,有些官兵坐在草地上,直接拿起矿泉水往头上浇。
8月16日,救援人员继续深入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新华社记者岳月伟摄)
截至16日15时,北京军区抽调国家级核生化应急救援力量、工程抢先力量和医疗专业救治力量共计1909人,动用专业装备和指挥保障装备201台。
而在核心区边缘,武警天津市总队第六支队的战士们操作着大型机械逐步清理外围,一寸一寸向爆炸核心点挪进。
散落的各种物质,扭曲倾倒的建筑物,堆积如山的集装箱……现场情况依然十分复杂。
“遇上走不通的通道,我们都尽量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敲一敲集装箱,听一听里面有没有反应。”国家核生化应急救援队八连二班班长于庆彬说,搜救的危险不仅来自集装箱。“通道里散落着各种物质,有蓝的,有绿的,还有电石,脚一踢,在水泥地上一擦就冒火花。”
130位队员对核心区再次进行了全面搜索。
在爆炸核心区,进入残存的建筑物是危险的。但搜救人员一间房一间房地搜。“最难搜的是那些板房。”国家核生化应急救援队七连三班战士李超存说,位于核心区的板房普遍被炸得扭曲变形,金属板被撕裂得如同碎布条一样片片垂下,“人几乎无法进入”。
8月16日,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在天津港“8·12”瑞海公司危险品仓库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现场附近进行测绘,观察地形及变化。(新华社记者张铖摄)
北京卫戍区防化团多名官兵说,在核心区周边的多栋建筑中,发现了氰化钠、镁颗粒、电火石、硫磺等洒落的化学品,急需妥善处置。于庆彬说,在爆炸现场一个集装箱内,发现一桶白色液体,取样经化验室化验后,确认有氰化钠成分。
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研究员王永安表示,目前现场处理有“三部曲”:一是搜集,对现场大量残渣碎片集中转运,对于核心爆炸点附近可能存在有害物质的,要一公斤一公斤地清理,尽量避免扬灰;二是洗消,爆炸现场肯定有微量残留的有害物质,处理时要采取物理、化学方法进行中和与稀释;三是监测,通过对现场残留物的检测,逐渐将污染区变为对人体无害的清洁区。
在现场周边的居民区内,目前有2000多名官兵在作业。专家认为,从目前环境监测情况看,绝大多数不需要做专业的洗消。在事故现场完成清理后,可留守专业检测和洗消人员,为有疑虑的居民提供检测和洗消服务,帮助他们尽快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