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廊建设拉动经济作用明显 激活万亿级投资
不可忽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一项建设成本较高的“硬骨头”。中央在资金保障方面,砸下“真金白银”的同时,鼓励创新投融资机制。
“要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有没有成熟经验证明这一模式的回报率?”在讨论这一议题时,李克强总理向有关部门负责人询问。
李克强说:“坦率讲,我们这么大的城市总量,不能完全依靠财政进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要采取综合的商业运作方式。既要发挥财政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提供必要的金融支持,也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运营管理,并为此建立合理的收费机制和相应的运营管理机制。”
对于入围全国首批“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采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达到一定比例的,将按补助基数奖励10%。
地下综合管廊虽然一次性建设成本较高,但后期效益十分显著。
2013年11月19日,总投资近22亿元人民币、全长33.4公里,国内规模最大的珠海横琴综合管廊建成。横琴新区管委会公共建设局负责人刘勇介绍说,横琴因建设地下管廊而节约的土地,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就超过80亿元。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孙洁说,管廊改造项目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陈政高指出,如果我们每年能建8000公里的管廊,每公里1.2亿元,就是1万亿投资。这还没包括间接拉动的投资,如果加上拉动的钢材、水泥、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投资,以及大量的人力投入,拉动经济的作用就更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