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调有三大参照系
一个重要参照是潜在经济增长率缺口;另一个就是通货膨胀率缺口;再一个就是货币供给增长倍数
近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主持召开了部分省(区)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据《国际金融报》记者获悉,会议伊始,李克强就开门见山提出希望了解三个问题,“上半年经济形势”、“下半年经济走势”以及“党中央、国务院还需要采取哪些有利于稳增长、促改革和调结构的措施”。
在谈及如何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减速这一问题时,李克强指出,中国各方仍需设法强化经济增长的根基,尤其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的这一背景下。对于政府此后将在政策方面有何具体的行动,李克强的部署非常明确,“政府会在此后推出一些有预见性的‘微调控’措施。”
对于下半年的宏观政策走向,李克强认为,“要在区间调控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相机实施预调微调。”
中国社科院民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迎秋告诉记者,要做到科学有效的“预调、微调”,前提是找到“施调”的必要参照。其中,一个重要参照是潜在经济增长率缺口(即潜在经济增长率与实际经济增长率的差额),政策调节要尽可能使其趋向于零;另一个就是通货膨胀率缺口,鉴于改革开放以来凡通货膨胀率低于2%的年份都是经济趋于衰退的年份,高于6%的年份都是经济趋于过热的年份这样一个基本经验现实,政府调控部门就一定要在这两个指数发生之前做出放松或紧缩性逆向调节;再一个就是货币供给增长倍数,即货币供给大体为同期GDP增长率1.8-2.3倍的关系,根据货币供给高于或低于此倍数做出事先逆向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