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把脉中洲岛发展 融入烟台山、双杭商业布局
窗帘布艺批发城的过道内堆着垃圾和货物
福州新闻网7月15日讯(福州晚报记者 马丽清 文/摄)曾被誉为“南台明珠”的中洲岛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然而近年来环境变得脏乱,鲜有人前去散步、游览。中洲岛投入使用十几年,经历了几次定位的改变,但都没有取得好的经济效益。中洲岛要如何摆脱困局呢?昨日,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现状:
商场昏暗冷清
商户流动性大
昨日上午10时30分,记者在中洲岛上的窗帘布艺批发城看到,里面昏暗冷清,近半商店还未开门,楼道上随处可见电动车和商家堆积的货物、垃圾。一楼中央的走廊上,闲置的玻璃柜台排成一排,上面积满了灰尘。批发城内的电梯几乎全部停用。
“这里变得冷冷清清,来的客人还没店员多。要是光靠顾客上门做生意,根本就活不下去。”批发城三楼一家窗帘批发店的店主告诉记者,批发城的人气比以前差太多了,她现在主要将窗帘批发给外面的窗帘店,加上批发城租金便宜,还是能撑得下去,现在批发城内商户的流动性很大。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因为中洲岛的管理单位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中洲岛的属地职能部门会定期帮忙清理垃圾,并协同消防部门责令存在消防隐患的商户进行整改。
发展:
几次改变定位
经济效益不佳
据了解,中洲岛投入使用十几年,经历了几次定位的改变,但都没有取得好的经济效益。
中洲岛的商业尝试最早要追溯到1999年,开发商中洲岛实业发展公司号称斥资2亿元打造全国首个集购物区、环岛美食区、古典音乐演奏厅、露天音乐广场等于一体的购物岛。
2003年,开发商欲将中洲岛打造成不夜城,开市时间改为下午5时至次日1时。但事实证明,这招行不通。
2006年,海峡国际服装批发城入驻中洲岛。2007年5月,中洲岛重新定位为小商品、服装、窗帘批发市场。这些项目的启动和美食节等活动的举行以及碰碰车、鬼屋等娱乐设施的引进,都给中洲岛带来了一段时间的繁荣,但是很快就归于沉寂。游乐园项目在两三年前因为安全隐患被叫停,中洲岛小商品市场去年也因存在消防隐患被责令整改。
症结:
硬件设施先天不足
商业定位不够明晰
“中洲岛的环境变得脏乱,当然有管理上的原因,但和岛上商家的生意也不无关系。”省商务厅研究基地海峡商业研究中心主任许安心博士认为,硬件设施先天不足,是阻碍中洲岛批发业发展的一大原因。物流便利、商业配套空间大是做批发市场的两大需求,然而解放大桥改为单行道,汽车入岛有一定难度。中洲岛作为江心岛,商业配套空间有限,不适合物流的集散。近年来,政府不断引导福州城区的商品批发功能外迁到闽侯等周边地区。这些地区物流方便、经营成本低、商业配套面积大,优势较城区明显。
省商业联合会会长赖朝良认为,中洲岛商业发展一直形不成规模,有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中洲岛所在的商圈发展相对落后,加之不断有新商圈兴起,消费者的消费需求被新商圈分流。其次,中洲岛交通不便,不符合大众的购物心理。购物环境也和台江、仓山隔开了,往北靠不上台江,往南的烟台山一带购物环境又相对落后。再次,从整个市场来看,目前批发业在走下坡路。最后,中洲岛本身的商业定位就很尴尬。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陈章旺教授认为,商业定位不够明晰,时东时西,没有主打的服务项目及产品,也是中洲岛商业发展一直形不成规模的一大原因。
出路:
利用自身优势
打造休闲业态
中洲岛要如何走出困局呢?许安心博士认为,市民的需求已经发生变化,大部分的城市步行街的功能在弱化,中洲岛如果想继续做购物步行街的业态,成功概率可能不太大。交通瓶颈决定了中洲岛不适合打造聚合人气型的商业,其地理、区位、景观更适合打造特色休闲的业态,如高端休闲餐饮、文创场所等。
赖朝良会长建议,可以将中洲岛融入“烟台山”“双杭”整体商业布局,形成集旅游、购物、休闲为一体的商业模式,“可以引入具有福州地域文化特色的老字号商铺,吸引游客和消费者”。
陈章旺教授认为,中洲岛发展最基本的前提是交通,这方面需要政府部门的努力;要由专业团队进行规划,明确定位,打造成福州的一张名片;可以借力其他项目发展,如闽江游等。
采访中,也有专家表示,由于中洲岛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希望政府部门加强管理、引导和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