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除“毒害”需要长效机制
毒品类型多样化、贩毒渠道多元化、犯罪网络国际化……毒品犯罪日益严峻的当下,仅靠一个部门之力难以形成有效打击。专家认为,打赢禁毒这场人民之战,要统筹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教育等手段,综合采取禁吸、禁贩、禁种、禁制等源头性、综合性措施,形成各部门统筹协调、社会广泛参与的长效机制,才能巩固扩大禁毒成果。
互联网禁毒需新技术保障。
“在以网治网的基础上,可以运用大数据、遥感等新技术手段,用科技利剑斩断毒品罪恶之手。”吉林省公安厅禁毒总队高级工程师范广怀说,例如探索卫星图像识别大麻或罂粟种植区,未来对传统毒品种植和运输的打击将更易发力。
打击贩运渠道需加大物流监管。
“物流为运毒提供便利的现状一定要大力扭转。”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常务副会长王德荣表示,要尽快对物流快递企业的寄送物品实施严格的收发实名登记和货品检验制度,同时要在物流企业和公安机关之间建立通报机制,从而在运输过程中拦截毒品并溯源打击毒源。
遏制新型毒品需厘清易制毒化学品列管名单。
“要管住合成毒品快速蔓延的势头,还要加强各种易制毒化学品在生产、流通各方面的限制。”上海市禁毒办副主任郑伟建议,易制毒化学品列管名单犹如“照妖镜”,很容易让非法制毒者浮出水面,加快名单的完善更新,能够有效遏制新型毒品层出不穷的局面。
关键是让禁毒观念深入人心。
“让禁毒宣传更接地气、更触动人心”成为不少基层干部群众的期盼。针对不同社区和群体的情况,海南公安边防总队文昌公安边防支队支队长韦一新说,禁毒宣传中我们会选取最新发生在群众身边的案例,以视频图片等形式更为直观地表达出来。
记者在海南省文昌市看到,基层边防干警在进行常规禁毒宣传基础上,还向群众展示了缉毒行动的图文视频,讲述了行动中目睹的“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并且通过图片展示了毒品对人体的巨大危害。从宣教到交流的方式转变,让禁毒宣传在偏远的乡村得到了更多的认同和“点赞”。
从无毒家庭到无毒社区,从无毒乡村到无毒城市,构建无毒社会需要从一个个微观社会单元做起。
面对“毒瘤”之殇,国之利剑已然高举。
(执笔记者:姚玉洁、魏骅、郭翔,参与记者:白阳、朱翃、吴昊、李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