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6旬老人吴文良:从百万富翁到“金牌调解员”

来源:海峡都市报闽南版作者:李昌乾

石狮6旬老人吴文良:从百万富翁到“金牌调解员”

  6月16日,两位外来务工人员找老吴(中)调解欠薪与工伤

  海峡都市报闽南版6月26日讯(记者 李昌乾 通讯员 何晓慧 叶少波 文/图)他曾是位军人,在五年的军旅生涯中,先后两次荣获三等功和多项个人嘉奖;他当过小官,曾是国企员工,在下海经商的热潮中,打破“铁饭碗”,承包酒店,年利润一两百万元。

  直至1996年的一场大火,让他与曾经的合伙人打了一场近15年的官司,最后分道扬镳。而他的命运和生活因此改变,酒店破产,员工解散,从百万富翁沦为一贫如洗。

  他叫吴文良,今年62岁,石狮人。折腾了青春,时间染白双鬓,在经历了人生低潮后,原本可安享晚年的他,去年11月6日被聘请为石狮市人民法院湖滨法庭的人民调解员。

  在调解工作中,他被当事人赞誉为“金牌调解员”。现在,不少人慕名前来,要求在立案前让他帮忙调解。

  放弃高薪

  他从事“磨嘴皮”工作

  “出门在外不容易,进城打工受伤,有道理要伸张,维护正气要弘扬,不能让你们农民工兄弟流汗又流泪。”这是连日来,海都记者跟随吴文良,一起接待被调解人时,听到频次最多的一句话。

  上身着件浅蓝色长袖衬衣,里面套件白色背心,右腰别着一部手机,加上一张三寸不烂之舌,这是老吴的标配。今年62岁的老吴,人好面善,脸上常挂着笑容,在20余平方米的诉调对接中心,热情接待每个人。24日是他工作的第230天,在整洁的办公室里,桌面摆放着各种诉前调解的案件,而墙面显赫悬挂着三面锦旗。

  在当调解员之前,老吴曾是晋江一酒店餐厅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月薪七八千元。如今,他每月的津贴只有2500元,每天还要面对不同的人,磨嘴皮子。

  是什么原因让他走上人民调解员这一“磨嘴皮”的岗位?

  说起它,还得从一通特殊电话说起。去年10月,吴文良接到了石狮市人民法院院长林明容的电话,邀请他担任人民调解员。

  老吴没有当场答复,也曾内心挣扎。家里亲人和身边的朋友都劝他,60多岁的人了,别去受那份罪,调解工作需要大量时间,还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心血,不如在家里享享清福。

  思考了几天后,老吴觉得曾经的经历,可能给调解工作带来好处,而且帮助他人也是件好事。去年11月6日,老吴正式被石狮法院聘请为人民调解员,在城区的湖滨法庭驻点办公。

  经历官司

  他坚信法律公正

  老吴曾经的经历,还挺曲折的。

  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下海经商热潮,让在国企工作的吴文良再也坐不住了。1991年,他与石狮某供应公司签订租赁合同,承包石狮友谊大酒店并担任总经理。当时,酒店经营风生水起,酒店生意兴隆。“一年赚个一两百万没什么问题。”老吴说道。

  法院的判决书显示,1996年,酒店意外遭遇一场大火。原因是出租方在翻修大厦时,不当拆除了酒店使用的供水配电房。而仓促上马的临时设置因消防不达标,引发电线短路。

  酒店面临倒闭,老吴生意遭遇重创。1998年,供应公司将友谊酒店和老吴诉至法院。老吴认为对方擅自拆除水电房,过错在先,便提起反诉。接踵而来的判决却让老吴始料未及。此案经二审法院终审:老吴败诉了。一时间,数百万资产被强制执行,200多名员工面临下岗。

  回忆起十几年前的经历,老吴仍历历在目。“那时,我倾家荡产、负债累累,经济上、精神上双重打击,有苦无处诉。”

  生性倔强的老吴,始终坚信自己是占理的,法律应当支持他。为此,他开始长达6年的申诉之路。其间,有朋友对他说“放弃吧”,甚至遭到亲朋好友的冷嘲热讽,大家都叫他死了这条心。老吴却相信法律能给他讨回公道。

  6年后,老吴的案件迎来转机。福建高院决定启动审判监督程序。2012年4月19日,历经波折,老吴终于等来公正判决。当执行款送到老吴手上的那一刻,他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眼眶通红。

  苦补知识

  他常加班加点

  正式上岗人民调解员后,老吴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重了,责任大了。法律知识的欠缺,更让老吴颇感压力。

  在他的办公室书柜里,摆着一排法律书籍,空闲时,他常拿出来翻阅,不理解的地方就跑到楼上,向庭长和法官们求教。

  “调解工作是件慢活、细活,需要细心、耐心,容不得半点焦急。”湖滨法庭李美好副庭长说,老吴做得很认真,在遇到诸如借贷、婚姻等法律、程序问题时,他还经常咨询她,工作很热情。

  老吴,还让年轻的法官们都刮目相看。他不仅放弃了高薪来做“棘手的事”,还坚持每天签到打卡。作为人民调解员,工作时间比较有弹性,而老吴每天早早就上班,不早退,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周末时,常常全院只有他和被调解人。

  对此,老吴却总是憨憨地笑,“有些当事人只有周末有时间嘛。”

  他的认真,也让李美好留下深刻的印象。今年正月初五,轮到李美好值班,她早早就来到法庭。巡逻了一遍法庭后,她发现老吴竟然也在办公室,当时他正联系一个调解案件的被告,提醒被告按期履行还款义务。原来,案件原告向老吴反映称,被告没有按时还款,正值春节放假,老吴放心不下,就跑到法庭找卷宗联系被告。

  平等对待

  他被誉为“金牌调解员”

  “做调解工作,要明辨是非,懂得将心比心,平等地对待当事人”。这是老吴常说的一句话。230天来,老吴先后已经使用5本登记本,白纸黑字,清晰地登记下每件调解信息。他接手的案件中,包括家事婚姻、民间借贷和农民工被拖欠工资等。

  在他看来,外来务工人员,为石狮城市化建设付出很多,他们被拖欠工资时有发生,不能让农民工流汗又流泪。有的老板住豪宅、开豪车,有钱却不还;而有的农民工,因为不懂法律,遭遇投诉无门的窘境。

  来自重庆的王先生和妻子在石狮建筑工地务工8年多。截至去年下半年,包工头吴某累计拖欠王先生夫妇俩工资50991元。二人多次讨要,吴某起初是推诿,后来直接拒接电话,甚至拴狼狗把门,阻止讨薪。今年4月底,无计可施的夫妇二人,找到了吴文良。

  获悉基本案情后,老吴觉得可气,立即电话联系吴某,对方对欠薪自认不讳,但一直诉说自己的难处。为理清事实,老吴联系上了发包方王经理。王经理透露,吴某家底殷实,单在石狮市区就购买多处房产,具备支付能力。

  为了震慑吴某,老吴到刑庭找了几份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案件的判决书,放在桌面上。头一遭看到刑事判决书,吴某态度有所转变,老吴乘胜攻心,从失信被执行人黑名单到刑事的欠薪入罪,老吴“软硬兼施”,吴某自知赖不掉王先生夫妻的工资后,同意支付工资。案件调解下来后,5月初,夫妻二人拿到自己的血汗钱,并送了一面锦旗赠予老吴。

  类似的案子,在老吴的工作中并不在少数,帮身在异乡的农民工讨薪,将吵闹干架的夫妻劝和回家,让对簿公堂的商业伙伴握手言和……

  现在不少当事人慕名前来。5月29日,石狮一对夫妻,因育儿理念相左,二次闹离婚,最终在老吴的调解下,双方和好(详见本报5月30日A5版相关报道)。本月17日,当事人阿顺(化名)来到调解室,对老吴表示感谢,他说:“老吴是挽救我婚姻的恩人。”如今的他,成了远近闻名的“金牌调解员”。

  说起这些,老吴总是摆摆手,觉得没什么:“我的官司在得到法院公正的判决后,一家人已经衣食无忧了。我不怕辛苦,希望能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而这也正是林明容院长邀请老吴的主要原因。“老吴合同纠纷一案,我曾是该案的包案负责人,对老吴比较了解。”在林院长看来,老吴为人地道,他“信访也信法”,不越级,按申诉按程序走,没有做出过分要求。而且,老吴也曾帮人调解过不少事,有为民的情怀,加上他又熟悉石狮本乡本土的情况,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化解一些矛盾纠纷。

责任编辑:伊宁倩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