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电脑版
飞卡阅读 头条 福州 原创 专题 图解 H5 福建 天下 台海 海峡纵横电子竞价平台 福州人才 福州都市圈 金融
榕视频 讲述福州 乌山时评 听福州 福州365·百姓

市面90%“五常大米”被指掺假 官员涉嫌担任掮客

2015-06-25 09:48:59来源:环球时报

  “调和米”的监管困局

  知情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透露,在五常市,往大米里加香精、加蜡等添加剂的造假行为现在已经很少。一些企业为了逐利又开始打“擦边球”,现在更普遍的造假方式,是将不同品种水稻掺在一起加工成“五常大米”。

  “现在最难治理的造假是勾兑大米,也就是 调和米 。这种造假现在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他说。

  这位知情人士进一步透露说,在五常市有很多米业加工厂,采用的水稻大多是从外地运输过来的,加工好的大米用来勾兑成“五常大米”。“外地水稻大量运入五常市,加工成大米后假冒或者勾兑五常稻花香大米销售。目前市场上批发价在3~4元/斤的,是掺有30%~40%其他产地的大米,而批发价在5~6元/斤以上的,算是纯度比较高的五常大米。”

  将外地大米与五常稻花香大米进行勾兑,这种大米在五常当地被称为“调和米”。

  2014年底,原五常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向媒体提供了一份关于“调和米”的调查材料,材料中标明五常市大米生产加工过程中出现了“调和米”问题。所谓“调和米”,是由五常市地产其他水稻、外地水稻、稻花香(五优稻4号)按比例调和而成。其中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由外地水稻和五常市地产其他水稻调和而成;二是由五常地产水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三是由外地水稻和稻花香调和而成。

  而2003年,国家质检总局确定五常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原料稻谷应为“五优稻系列、松粳系列及通过审定并符合五常种植条件的其他粳稻品种。保护范围为五常行政区域内”。

  而对于“调和米”到底是否合法,五常市官方态度则显得暧昧和无奈。

  6月3日,针对“调和米”问题,五常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赵春雷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时表示,“去商店买好东西就要花大价钱。每个企业面对销售群体不一样, 调和米 的产生是因为市场需要,根本不是企业自己要兑的,是客户要求这么做的,这没什么毛病!”

  早前,赵春雷曾向媒体解释说,目前国家大米质量标准是(GB1354-2009),而五常大米因其质量好,执行的是更高的国家推荐性标准(GB/T19266-2008)。虽然五常市政府部门不允许企业“掺米”,“但企业掺米违反了哪条法律呢?”

  他进一步表示,五常其他水稻掺稻花香,执行国家推荐性标准,标注“五常大米”,是合法的;外地稻掺稻花香执行国家标准,不标注“五常大米”也是合法的;而外地稻掺五常其他稻,执行国家质量标准,不标注“五常大米”也没有违法。对于符合质量标准的大米,政府部门没有权力阻止其加工和销售。

  “ 调和米 就是一种造假行为,政府是绝对不允许大米加工业企业在五常本地生产 调和米 的。”五常市农业局副局长王汝壮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却表达了另一种不同的说法。

  “调和油是指质量比较高的油品,而 调和米 则带有调侃的意味吧。”王汝壮说,大概六七年前,政府开始在市场上发现了五常“调和米”。“生产 调和米 政府是坚决不允许的,质检、工商部门是严格监管的, 调和米 实际上是一种造假行为,影响政府信誉。”

  对于“调和米”认识的不统一,造成了监管缺失。五常市质监局局长赵春雷曾向媒体表达了无奈:“调和米”问题让企业有空子可钻,是因为原来是行政命令式管理,而现在要依法监管了,却发现执法缺少法律依据。“粮食市场是开放的,政府部门无权阻止水稻加工企业运输水稻。”

  一位不愿具名人士表示,对于市场出现的“调和米”问题,执法部门认识并不统一。“无论是外地水稻掺五常水稻,还是五常本地水稻掺稻花香,法律都没有禁止性规定,这给执法带来困境,但以次充好肯定属于造假行为。”

  对于五常大米品牌保护以及监管问题,本刊记者联系五常市市委书记辛敏超采访,其未予置评。

  “说句实话,现在很多大米企业都想找香味大的稻花香,为什么呢?因为香味大的,他们掺别的大米好掺,香味小的,如果一掺,香味就没有了。我和某些企业负责人也聊过,我说你们不这么干(指勾兑调和米),能买楼买车吗?他们都承认我说的这些。”稻花香的培育人田永太这样告诉《中国新闻周刊》。

  田永太说,他到市政府开会时曾建议,如果“调和米”杜绝不了,那么“调和米”在价格上应该有差别,并且要标明掺其他米的比例是多少,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说句实话,稻花香掺30%的其他米也是照样好吃。但是我现在想想也来气,明明是稻花香,就是不断地拿别的米往里兑,这不就是造假嘛!”田永太说。

  寻找稻花香

  稻花香2号已经连续种植了十几年时间,如果再不进行升级换代,将可能出现变异,丧失原来的品质。在稻花香的培育者田永太看来,目前只有稻花香2号才能代表五常大米,“没有稻花香2号,五常大米的牌子就没了”

  本刊记者/王全宝(发自黑龙江五常市)

  在77岁的田永太看来,只有稻花香才能代表五常大米。五常大米也是因为有了稻花香,才开始让市场追捧的。

  作为稻花香的培育者,田永太对市场上出现的大米种种造假现象很是不理解,“稻花香就是稻花香,掺其他的米就是造假行为,怎么还能容忍呢?”

  而在另一方面,田永太也在为稻花香的更新换代感到焦虑。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稻花香的香味渐渐开始衰退了。

  发现“517”

  19岁那一年,田永太和家人搬到五常市小山子乡五一村。当时,村子里有150户人家,300多公顷土地。那时的田永太初中还没有毕业,因为生计困难,他只好辍学跟着父亲下地务农去了。

  尽管学历不高,但是田永太勤动脑筋,爱琢磨事儿,没事时也经常找身边的农民聊天。

  1969年,黑龙江全省低温,农作物减产。到了收获季节,大部分水稻没有成熟,都是“瘪子”。这样一来,村民连糊口的口粮都成了问题。

  低温减产,那么水稻到底有没有成熟的呢?田永太心里琢磨着,打算到稻田里走一走,看看能不能找到成熟的稻子。这一天,天上下着雨,田永太带上午饭,迎着雨点出了门,开始在300公顷稻田里四处寻找。

  “隔20米走一趟,一块地一块地走,走了6天时间。”田永太回忆说,这一趟下来无功而返,没有发现任何成熟的稻子。

  6天过后,300公顷的稻田还剩下大约3公顷还没有翻找过。晚上睡觉时,田永太想,明天一定要把剩下的稻田走完。

  第7天,在那剩下的3公顷稻田里寻找了一上午,还是没有什么收获。中午,他坐在田埂上吃饭,突然间发现30多米之外有几棵焦黄的稻穗。田永太赶快放下饭盒,向那几棵稻穗奔过去。

  “这些焦黄稻穗就一穴,全成熟了,是圆粒的”。田永太如获至宝,赶紧装进兜子里带回生产队。回去后,他怕把稻穗弄丢了,就把稻穗挂到生产队的檩子上。

  等生产队打完场,田永太才想起挂在檩子上稻穗,赶忙过去查看,发现20根稻穗已经被麻雀偷吃了不少,只剩下了7根。

  征得生产队同意后,田永太把这7个稻穗拿回家中,把穗都剪下来,放在信封里。第二年春天播种季节到来,田永太把这7个稻穗拿出来,一穗一行,一共种植了7行水稻。

  到了秋收季节,他发现这其中的第七行长得最为理想,并且稻穗没有分离。就这第七行水稻,最后打出来12斤水稻。

  第三年,再开春,田永太选了一块地,悄悄地把这12斤水稻育的秧苗插到水田中间。这一年,从春到秋,田永太精心呵护、细心观察这12斤水稻的成长。到了收获季节,他惊喜地发现这些水稻无论是整齐度还是成熟度都非常理想。

  于是,田永太把这个情况报告到五常市农业局。当时一位姓郭的局长看完水稻、听完田永太汇报的发现过程,也认为这些水稻很特殊。

  这个发现得到县农业局的高度重视,最后这个品种被命名为“517”。此后的6年时间里,517被广泛耕种在五常的大片稻田里,甚至周边的吉林省也种上了这种水稻。

相关新闻
本网推荐